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外展型骨折。 (2)内收型骨折。 (3)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适应症。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1)合并有腋神经、血管损伤者。 (2)开放性骨折。 (3)多发骨折。
(4)同时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肩关节正侧位片(穿胸位片); (2)血常规、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检查; (5)肝功能、肾功能; (6)心电图;
(7)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2. 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适用于无移位骨折或不全骨折。
(2)超肩关节夹板固定:适用于复位后骨折处稳定的外展型骨折或粉碎型骨折。 (3)外展支架固定:适用于复位后骨折处稳定的内收型骨折。 3.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适用于复位后骨折处不稳定的患者。 4.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配合外敷中药膏剂或洗剂。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2)瘀血凝滞证: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5. 针灸治疗。 6. 其它疗法。 7. 功能锻炼。 8. 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 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 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解剖复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法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手术者退出本路径。
2.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在住院期间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 发生药物反应等不良反应需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