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独特的凭吊视野及其悲痛、深沉的感情; 2.学习本文高屋建瓴驾驭材料,遣语简洁;精典概要取舍事例,议论情深;
3.了解马克思对历史科学和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 教学步骤: 1.预习(字词注释) 估量liang:估计衡量。
繁芜丛杂:繁芜,繁多芜杂;丛杂,多而杂;芜,乱草丛生。 豁huo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顿悟某种道理;豁,开通敞亮。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 坚忍不拔:坚强而具韧性,不可改变。
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和效果;卓,卓越,突出。 2.导入:
卡尔?马克思,1818.5.5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伟大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1841年大学毕业。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了41年,以毕生精力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84年恩格斯在巴黎和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著名的《共
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1870年以后,两人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凭吊,悼词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3.媒体课件播放(人物简介及相关图片) 4.大家议: 我所知道的马克思。 5.阅读与思考:
①结合课文谈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②体会本文独特的视野及语言的洗练和情感的饱满 6.课文评点:
第1部分(1-2)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重大损失。
第2部分(3-7)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6)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6为过渡段)。 (7)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长成就。
第3部分(8-9)论述马克思的无比巨大的革命影响,表示深切的悼念。
点评①开篇与概要:
巨人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形成空白对于历史科学(理论贡献)
开篇,突出了马克思逝世的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用讳饰、反复叠用的手法说马克思“安静地睡着了”、“永远
地睡着了”。既表明恩格斯沉痛、惋惜的心情,又说明了马克思临死还在为无产阶级的事业辛勤地工作着。
紧缀一过渡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可估量的损失”表现在两个“对于”上。第一个“对于”指马克思领导欧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方面;第二个“对于”指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贡献方面。于下文的论述,是高度的概括。“空白”说明了马克思逝世之巨大损失是不可补偿的。 点评②思想家马克思的两个发现(理论): (1)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2)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科学理论贡献(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5)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补:整个第3自然段是一个单句。
句子主干:马克思发现了规律。/句子宾语:3个宾语同位复指,3个复指成分之间,后一个对前一个起注释作用。其中,冒号后面的这个宾语是由一个复句充当的。 分析成分复句:
①……,‖(条件)②……;∣(因果)③……,〣(因果)④……,║(因果)⑤……,〣(转折)⑥……。
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生物进化论这一科学成就类比,突出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划时代的意义。在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上二者有相似点,但马克思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达尔文,因为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进而发现了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伟大飞跃,是整个世界史观的一次大革命,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广阔前景,是达尔文所不能相比的。(类比论证)
由因到果,“豁然开朗”说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划时代意义以及人们对于这一发现的无比喜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用大机器生产以剥削雇佣工人的方式;“特殊”指资本以剩余价值的形式来剥削工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在黑暗中摸索”是一个比喻,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批评家囿于历史条件和他们的维心史观,并不能揭穿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当然也就提不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办法和途径。另,“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伟大意义。(因果论证) 点评③政治家马克思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1)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革命实践贡献(2)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3)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理论上的成就不是最伟大的贡献,这是和他的革命实践――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相比较而言。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作者在开篇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是先说实践后说理论;而在文章主体论述部分,作者是先谈理论后谈实践。旨在突出阐明科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人类社会。两个“参加”从不同的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前者突出了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
伟大意义,后者突出了马克思领导和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读懂巨大作用。文章从两个发现到诸多发现,从科学理论到革命实践,从思想家马克思到革命家马克思,其展开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生命要素”、“满腔热情”等语,感情色彩强烈,对马克思进行了由衷的歌颂。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用一个“将”字,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全文收束有力。 点评④收结。
马克思政府/资产者:忌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 其人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一个比喻“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中间换成“唾沫”怎样?“唾沫”给人以肮脏感,不仅表现出马克思对敌人本身的鄙视,更有马克思对敌人攻击的不屑。
7.附:青年马克思语:“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科学求实,勇于创新,注重实践、无私奉献等。我们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 8.补充作业
①部分词语抄写二遍。 ②《导学导练》中题。
9.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