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随笔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为提高历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研究高中历史课堂的复习教学,2021年1月8——10日,在河南省辉县百泉国家大酒店原百泉宾馆举行了历史学科高三复习研讨会。
9日上午我们听取了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课程系聂幼犁教授的专题报告,内容是:《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与高考》。 聂教授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二、为什么要把“过程与方法”列为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 基础教育历史课的宗旨是什么?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是培养史学家,还是培养现代公民的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与方法”的误区和正确方法。
2、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文本的“过程与方法”。 3、学生认识构建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教师自己的“过程与方法”。 4、机械孤立的“三维目标”还是具体融合的“三维目标”。 三、聂教授带来了一节教学案例——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这一节课内容较多,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一般的教学进度要用两节课,这一节教学讲课的教师仅用了一节课。任课教师能够做到大胆的取舍,以历史故事来说明史实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积极性。
9日的下午我们听取了两节高三专题复习的公开课。 一、新安一高——尹明攀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废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土地集中,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3、人民公社化1958年。提高公有化的程度,扩大公有化的规模即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着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改革经营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十七届三中全会。2021年允许土地流转,实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
这一节课的特点是以材料的形式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化。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郑州44中——张金超 欧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基础知识篇 二、能力提升篇
这一节课的特点是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英法美三国革命。能提高学生整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10日的上午北师大国际关系学,杨宁一教授做了题为《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文明史观兴起的背景。 2、文明史观的特点。 3、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 二、考试测量的改革 1、考试内容的改革 2、教材与考试测量 3、突出能力的考查。
两天的教学研讨会紧张的结束,受益颇多,但高三教学如何能够使学生适应高考,如何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能使素质教育和高考接轨,还有待于教育同仁共同的探讨。 历史相关教学随笔
教了十几年的历史,课本都能倒背如流。很多人都说历史有啥教的,来回都是时间、事件、人物,只要记得多就一定能教好。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否定了这些传统的观点。学生们非常喜欢上历史课,在我的课堂上,他们感觉很轻松。在我的带领下,他们的思想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那种轻松、欢快、如醉如痴写在一张张求知、探索的脸上。至今回想起往日课堂上那一幕幕情境,仿佛就在眼前。
记得那一天是二00八年八月卅一日,这是我上课的第一天。备了一上午课,我走进了十三班教室。这是我为十三班上的第一节课。听办公室老师说,十三班是一个火箭班,基本上不需要强调纪律。但学校把这么优秀的学生交给我,在这样一个学好数理化还很盛行的时代,我对学生关于历史的兴趣心里没底。凭着自己多年的积淀,我一定要让他们对历史另眼相看。这节课该怎么上呢?
我想,可以给大家讲得生动一些。这样也许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正好,这节课上导言,对于政治文明历程的知识我比较有把握,而且带了多年高三,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上课”,我故意提高嗓音,“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的确,从同学们的“老师好”三个字中,我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倦怠。虽然是老教师但我跟他们毕竟还是一个新面孔,大多数学生还是盯着我看,等着我说话。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问大家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怎么学会的?这时,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划出来,让我们背过,考试时候抄。”同学们哄堂大笑的时候,我看到几个同学已经半趴在书桌上了。
“好了,请趴下的同学坐起来,时代在召唤你们”。一句话给大家都逗乐了。趴着的同学也重新坐了起来。正式上课开始了,我问同学知不知道中国有个“黄帝”?此皇帝是不是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皇帝”?听着我讲的古代传说,学生们一个个凝神静气,只有我的抑扬的男中音在教室里回荡,没有其它声响也没有人趴下,我从中国的康熙乾隆讲到西方的路易十四彼得一世没有人趴下,我从慈禧光绪讲到威廉玛丽,还是没有人趴下。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瞪着眼睛在听。我知道是我讲的故事吸引了大家。我又从辛亥革命讲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讲了孙中山、毛泽东。
铃铃……,在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明显比上课时大许多。这时,我顺势问学生,同学们愿意学习历史吗?喜欢历史这门课吗?“愿意”“喜欢”伴随着一串串掌声在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