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③⑥④①②⑤ C.③⑥④②①⑤
B.⑥③②④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解析:选D。可根据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重要特征加以区分,然后排序。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⑤为精细胞,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⑥②④①⑤。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学生用书P22]
1.核DNA数量变化分析
细胞中染色体、核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假设生物正常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C)
分裂次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分裂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后期 末期 2.减数分裂柱形图分析 染色体数 2N 2N 2N 2N 2N→N N N N→2N 2N→N 核DNA数 2C→4C 4C 4C 4C 4C→2C 2C 2C 2C 2C→C 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0 0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曲线分析
6
(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核DNA=1∶1。
(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核DNA=1∶2。
(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 BC段——DNA复制;
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
ff′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了两个子细胞。 4.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变化的曲线
(1)每条染色体中只能含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因此纵坐标只能是1或者2。 (2)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cd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de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
5.如图中横坐标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的是(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7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解析:选A。A表示染色体没有复制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无染色单体;B表示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D表示生殖细胞,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无染色单体。由此得出b为DNA分子数,c为染色体数,d为染色单体数。
6.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2倍染色体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粒分裂 解析:选B。图1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所以既可以代表减数分裂也可以是有丝分裂。当表示减数分裂时,cd表示着丝粒分裂;bc段包含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均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图1中d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后期中含有4倍染色体,末期每个核中含2倍染色体,图2中de段表示末期,每个核中含2倍染色体;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cd表示核完成分裂进入末期。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中
DNA数目的四种变化曲线的比较
(1)区别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数量不变)的为有丝分裂(图3与图4);不在同一直线上(数量减半)的为减数分裂(图1与图2)。
(2)区别是染色体还是核DNA的数目曲线:看染色体或核DNA暂时加倍的时间,加倍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