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章 烧伤创面换药技术 第二节 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 【适应证】

1. 门诊患者、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 2. 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3. 寒冷季节和无条件使用暴露技术者。 4. 四肢、躯干烧伤 5. 新鲜肉芽创面。 【禁忌证】

1. 感染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 2. 头面部、会阴部烧伤。

3. 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保痂者。 【操作方法】

1. 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 2. 内层在无菌操作下用治疗性敷料覆盖: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

料(异体皮、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

z

. ..

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层抗菌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3. 外层覆盖多层消毒纱布与棉垫,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

超出创缘约3~5㎝。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厚。 4. 包扎四肢,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

便,可用胸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

5. 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

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 6.

更换敷料指征: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患者主诉持续性疼痛。 7.

浅Ⅱ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Ⅱ度或Ⅲ度的创面包扎后,1~2d 8.

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

【手部包扎】

1. 清创,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

2. 置手部于功能位: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手背烧伤腕屈

15°~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

3. 手指创面分别用治疗敷料包裹,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

外层用纱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 4. 必要时指端外露,观察血运。

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

z

. ..

图1-1 手部功能位

图1-2纱布将指间隔开

图1-4包扎由远端开始

图1-3 掌心填充纱布团

【注意事项】

1. 注意包扎肢体的功能位置:膝关节伸150°;踝关节背屈90°;

肩关节外展90°。

2. 经常检视敷料松紧、肢端循环;伤区有无胀痛;有无浸透、有

z

图1-5包扎完毕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第二节包扎技术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0px9wgka35m4y31ezc5v45r56fh1008x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