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旅游管理
解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蒙欣欣
文章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中的“全景”、“全时”、“全业”、“全民”进行了解析,肯定了全域旅游在提升目的地生活品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出了在全域旅游进程中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导游自由执业需规范化、景区景点管理需精细化、交通结构需全面优化。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始于2008年绍兴提出的“全城旅游”发展战略,随后在《绍兴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得以全面体现,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率先启动了全域旅游改革试点,在近八年的实践探索中,全域旅游被赋予了“四全”(全景、全时、全业、全民)、“三化”(产品全域化、服务全域化、环境全域化)的思想内涵,指导着旅游业突破传统的景点旅游单一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升级旅游产品,开创旅游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16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共有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将深入过渡到“全域旅游”新时代。 一、“全域旅游”中的“全” (一)全景
传统的观光旅游将交通、景点、酒店等要素组合成旅游产品,使旅游者在早已设计好的固定旅游线路中认知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范围具有局限性。实际
上从旅游者离开家门开始,旅游活动就已经发生,旅游者在到达某地而未进入景区时同样也会用旅游审美的眼光来评判目的地,这一环节正是旅游者形成非常关键的“首因效应”时期,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旅游者对景区乃至当地形象的综合评价。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建设十分重要,不仅要景区内风景宜人,景区外也要做到环境优美,实现“处处是旅游环境”。 (二)全时
旅游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消除淡旺季巨大差异的壁垒,旅游企业应保证不论淡季还是旺季,都能够向游客提供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旺季加强管理、淡季紧抓营销,使旅游目的地一年365天,每个季节都有可运用的能够吸引游客的资源,做到“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而当旅游者到了旅游目的地时,应该有让游客愿意长时间停留的各种体验吸引点,不只白天有各个游览点,晚上也要有丰富的休闲产品供游客选择。 (三)全业
随着人们出游动机的千变万化,传统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发展中逐步拓展出旅游新六要素,即“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者的消费领域出现新的热点,比如医疗与旅游、养生与旅游、农业与旅游、工业与旅游延生出医疗旅游、养生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交地带显现出来,旅游业可以与其它不同产品业态进行有效融合形成跨行业产品,满足旅游者日新月异的需求。
(四)全民
旅游业是人服务于人的行业,其中的人不仅包括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旅游者,还包含了目的地所有的居民。因为旅游者体验的对象不仅有自然资源,还有社会资源,其中的民风、民俗、民情等要素的构成都离不开当地居民,他们既是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他们的意识与行为深刻影响旅游发展的程度。而旅游者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暂时居住者,拥有维护当地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不可推卸的义务,应自觉做到文明旅游。 二、“全域旅游”的作用 (一)提升目的地生活品质
在全域旅游目的地统筹建设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得到充分的运用,城景交相辉映,旅游整体形象更为彰显。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利民、便民的交通体系将逐步趋于完善。2015年开始,旅游和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这一行动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和积极反响,对各地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全域旅游各种有利措施的持续开展,城市的休闲舒适度会大大提高,将打造出大批宜居、宜游的休憩型旅游目的地。 (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全域旅游中的域不单指空间范围上的地域,也指与旅游相关的其它行业领域,旅游与农业、林业、工商、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疗等行业的融协力度在加强,产业资源进一步得到挖掘,“旅游+”将成为产业的增长点,在全域旅游模式的引领下,将带动消费的升级,拉动生产的创新。 (三)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全域旅游指导着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不良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对景区的管理加强引导,让城镇的生态环境受到保护,以“环境变革”为驱动因素提升城市品质。通过绿化工程、治理工程和搬迁工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