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青年时代就迷恋着的约塞米蒂,这里的风景是他创作的不竭的源泉。更有趣的是亚当斯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米蒂的风景摄影作品,不仅使这里吸引了千百万游人,使亚当斯获得有“约塞米蒂大师”的声誉,而且使得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米蒂为国家公园。
亚当斯发展和完善了一套十分科学、精密地控制影调的制作技法:区域曝光法(Zone System),这为在摄影创作实践中如何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范本。
亚当斯还结合了施蒂格利兹的“等价”、韦斯顿的“前视”的观念,提出了“预先想象”的观点,使他在拍摄的时候能预先知道色调,来决定曝光和冲洗放大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未正式拍摄之前,先在自己的脑海中对所要拍摄的物体有意识地形成一个最后要得到的影像,这就要求在创作的时候,不但要接触被摄体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洞察被摄体所能表现的潜在影像。
1976年出版的美国《摄影小百科》提到亚当斯时这样说:“当你站在一张安塞尔·亚当斯的照片前,就无法不被他那技术上的纯粹铺张与华丽所淹没,那实质上没有粒子的照片,提供了外观无限丰富层次的
色调,从纯白色到漆黑。”他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作品风格建立在技术上的比重最高的一位摄影家了。
亚当斯把放大照片当成一种艺术表现,他说:“我的摄影生活是钟摆,拍照和放大是钟摆的两端。”
彩色摄影对于亚当斯来说仅仅是黑白摄影的草图,对于真实感的表现和追求并不是亚当斯的本意。亚当斯认为,从充满着色彩,满载着信息的现实世界之中,如何通过选择和选取来将之置换为黑白照片才是最重要的。
安塞尔·亚当斯《月升》
4、爱德华·施泰肯(Edward Steichen,1879—1973)与《人类大家庭》。
人们普遍认为,爱德华·施泰肯是20世纪对摄影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甚至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这是因为施泰肯一生丰富的创造历程所涉猎的范围博大精深。在漫长的一生中,他以各种风格从事黑白和彩色摄影,他的题材包括人像、风光、时装、广告以至舞蹈和雕塑。他的早期作品显示了对柔焦画意摄影的精通,但随后他和施蒂格利兹一起举起了“摄影分裂主义”的大旗,成了“直接”摄影和新纪实主义的倡导者,以至后来“抽象构成派”的特点在他身上都有体现。用施泰肯自己的话说是:“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施泰肯对摄影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早期的摄影实践上,还包括他出色的组织能力。二战后,他以摄影方面的丰富阅历和成就,担任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这之后的15年里,他先后为美国及全世界的摄影家们,举办了包括《人类大家庭》在内的近50次具有影响的影展,成为摄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1956年,为了庆祝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建25周年,久负盛名的施泰肯举办了一个轰动世界的《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为准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摄影展,他从全世界征集的约200万张照片中,精心挑
选出了涉及68个国家的273位男女摄影家的503张摄影作品,并在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览。
《人类大家庭》以“人”为中心,表现人类怎样生活在世界大家庭中,从诞生、长大、成熟、直到衰老以至死亡的过程。这些照片展现了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状况,从分娩、成长、婚恋、疾病、死亡这些生命的自然过程到人们的生产、文化、娱乐、悲悯、信仰等方面的活动或表现,目的在于增强人类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不仅传播了施泰肯“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同时也证明了摄影艺术是一种最通俗易懂的世界语言和最富于真情实感的艺术。
大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影展只是在反复表达一首不朽的关于诞生的抒情诗,存在着当时摄影表达中普遍存在的空洞与浮泛的问题。以至于他认为除了死亡和出生不断出现,整个摄影展什么都没告诉观众,是“照相技术的失败”。
《人类大家庭》一书至今仍是最畅销的摄影出版物之一。普通读者从中看到的是一种胸怀全人类的共同信念,相信并歌颂普通人生的纯粹动机和非凡气度。
尤金·史密斯:《走向天堂花园》(1946)
5、抽象派摄影
产生的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心灵的残害在艺术领域的反映,对现实的失望,艺术对形式秩序的追求成为避难所。艺术家在这里寻找慰藉。
创作原则:在作品里抽离现实生活,只提炼现实图景中的纯粹形式元素,使之成为摄影的主要内容。
风格特点:是画意主义摄影的现代表现形式,关注的是现代人的心理现实,在审美上有回归儿童的纯真、向音乐艺术靠拢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