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下成长起来。摄影分离主义一直延续到1917年“291展厅”的关闭。
4、f/64小组的创作
美国直接摄影的新现实主义创作最终促成了在摄影史上颇具影响的摄影团体的建立,这就是对世界摄影流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f/64小组。这一小组的创作也代表了新现实主义摄影的最高成就。
1932年,电影摄影师威拉德·凡·代克联合韦斯顿、亚当斯、坎宁汉等,成立了“f/64小组”(Group f/64)“f/64”是大型技术相机上最小一级光圈,这个组织的定名就是他们艺术主张的宣言。他们主张用很小的光孔,获得较长的景深和极好的清晰度,反对一切柔焦和模糊细节的创作手法,并用大底片来保证精细的纹理层次表现。
因此,f/64小组成员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影像纹理细腻,层次丰富,黑白分明。这个摄影团体的成员始终带着一种使命感,以揭示大自然风貌的真相为已任。虽然从表面上看,f/64只是对技术手段的强化和极端,而实际上它是与画意摄影的直接交锋,是在艺术理念上的突破。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1886—1958)在摄影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在他去世后人们尊称他为“摄影界的毕加索”。
韦斯顿的早期作品也具有画意主义特点。1925年以后,他由画意风光和人像摄影转而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用近摄的造型手法,突出而又精细地刻画被摄物体的结构或表面质感,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不去追求那些不平凡的题材,而是要把平凡的事物变成不平凡的作品。”这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座右铭。
所谓韦斯顿风格,就是记录真实世界的“纯摄影”风格。他认为,摄影必须记录真实的世界,反映出现实的人生。在拍摄真实世界的题材时,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去芜存菁,再加上摄影家的想象,也就是要使作品同时具有“真”与“美”的品格。
在摄影表现上,韦斯顿认为摄影艺术不仅要表现出客观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而且更要注重于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质感。韦斯顿甚至认为形式更重要一些。他认为通过摄影家慧眼独具地对事物外形,细节的发现,可以产生一种常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他认为:“形是无处不在的”。
一方面,要敏锐地观察去发现它,再用精确的纯摄影的方法把它如实地表现出来。
他所使用的工具和具体技术是采用大尺寸底片(8×10英寸)和极小的光圈,把景物从近景到远景都拍摄得清晰、鲜明,超出肉眼所能辨别的清晰细致程度。正像他所说的:“同人类的眼睛相比,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但人们为什么不想利用它呢?”他正是要利用这种功能,给人类带来生理机制所不能见到的却又实际存在的真实的“美”。
韦斯顿说:“要尽量努力做到正确描写,一定要让石头看起来很坚固,树皮看起来很粗糙,肉体看起来很滋润。”
在他的拍摄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独到的技巧: 1、拍摄时一律用小光圈,大底片; 2、所拍摄的底片,不经放大,直接印象; 3、不要修饰和裁剪。一切影调、层次、纹理、构图,都由拍摄时所用的镜头,光线和曝光条件决定。
爱德华·韦斯顿:《青椒30号》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是世界摄影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在他享年82岁高龄的岁月中,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大众化”的摄影家。亚当斯曾经破例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79年9月3日),还出任主角,演了五集的电视影集《摄影——锐不可当的艺术》(Photography: The Incisive Art)。他还是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象征人物,所拍过的风景区,后来成为美国的国家公园。当他不断地抨击里根政府对环境保护不力时,里根还不得不亲自接见他解释原委。他那十分有特征的脸孔,
四岁时就撞歪的大鼻子,一把浓密花白的络腮胡子,一付宽边的老花眼镜,加上一项西部牛仔的阔边帽,还被印在T恤上,为自然保护者们争先抢购的穿在身上。亚当斯使自己和摄影在美国都变得十分通俗化,也十分有商业价值,他的摄影书已印了上百万册,在美国的超级市场都可以买到。
安塞尔·亚当斯更重要的是美国最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从事摄影活动60余年,现存底片达3万余张。他的创作带有明显的纯粹派和新即物主义的倾向,最能代表“f/64”的特色。他的风光作品纹理细腻而清晰,影调鲜明而丰富,有一种冷峻、肃穆而又庄严的乐感。
在他60多年的摄影创作活动中,一直以风景摄影作品驰名环宇。可以说亚当斯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与韦斯顿截然不同的是,他的视野极广,从不局限在细枝末节的微观世界,而是具有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
他的风景照片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没有人物,与社会、历史不发生联系,也没有新闻要素,但是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美感,是超乎人的一般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