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肢体骨折,且已行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疼痛 (2)肿胀 (3)运动障碍 (4)感觉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确定骨折部位、程度及骨折类型的常规检查。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康复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于4-15天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骨折愈合情况 2、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 3、肌力评定
4、肢体长度及围径的评定 5、感觉功能的评定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物理因子治疗 (2) 运动疗法
(3) 手法治疗 (4) 作业治疗
(5)矫形器与其他辅助器具的装配与使用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肢体骨折术后,骨科明确诊断,且已行手术治疗。
2.病情稳定,有康复治疗需求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可根据患者近一月内的检查化验结果进行选择)。
1.必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相应部位血管彩超;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电图检查。 2.可选项目: 肌电图检查 (七)康复方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
(2)物理因子治疗③运动疗法 (3)手法治疗
(4)矫形器与其他辅助器具的使用 (5)作业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稳定。
2.肢体功能逐步恢复良好,理解并掌握患肢安全活动方法。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既往严重基础疾病而影响或其他损伤严重,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住院期间出现再次骨折、骨折长期不愈合,内固定脱落、骨化性肌炎及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或转科治疗,需退出路径。
3.病程较长,关节挛缩严重,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