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
汉政治》
考点导航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
2.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预习指导:
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 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 秦统一过程 地区 过程 中原 北部 岭南 西南 意义 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 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
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 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
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基础知识
1、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1、秦朝的统一; ⑴历史条件:
①时代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融合发展。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使人民渴望统一。
②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③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策略得当,重用人才。 ④理论依据: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的理论。 (1)过程
①统一六国 时间(前230——前 ) ②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修直道、
③征岭南,修 ,置郡县。 ——岭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
④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西南夷地区开始归属中央
(2)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诸侯混战局面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目的:巩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 (2)措施:
①皇帝制: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的至高无上。——核心 ②中央设置 三公: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B :“掌副丞相”,兼理国家 事务 C、 :负责全国 事务。
③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废分封,行 郡→县(道)→乡→里 特点:A、形成了 的形式; B、郡县长官由 任免调动,不得 ; 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取代 的重要标志。
(3)对后世影响: 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形成:战国时各国改革,局部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正式确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皇帝集权。 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身具有分散性,容易导致封建割据,而其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统一与安定;
②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④国家的统一,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评价:当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历史的进步。但皇权至上又容易导致暴政。
【小结】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典例诠解 例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例2.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中学 课后练 习 选择题:
1.据右图可知,秦王嬴政能“六王毕,四海一”,依托的是( ) A.雄厚的经济实力 B.训练有素的军队 C.秦王的大一统的决心 D.民心所向 2.秦朝构筑的北方国防体系主要包括( ) ①直道 ②长城 ③蒙恬的边防军 ④五尺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今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 A.秦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4.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5.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英雄》中,无名(刺客)对战长空(刺客)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秦始皇统一后,针对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灭六国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焚书坑儒 7.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这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防止地方官吏欺压百姓
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的需要 9.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
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
材料二: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
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不敢端言其
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秦始皇持什么基本观点?其依据是什么?
基本肯定。依据: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开创了专制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材料一中指出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试结合秦朝政治制度的相关措施加以论证。
始创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是行政体制建设的创举。 (3)结合材料二,归纳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这种制度具有绝对性和独断性,极易形成暴政,政治腐败、吏治黑暗、人才压制,办事效率低下,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往往因皇帝的才识品质的变化而变化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迁批评蒙恬说:“吾迫北地,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矣。” 材料二: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名叫范杞梁的人,被抓去北方修筑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日夜思念,决心到遥远的北方去寻找丈夫。她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修筑长城的地方。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而且被埋在长城里面。孟姜女非常悲痛,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感天动地,长城竟然倒塌了。” ——引自《秦始皇大传》
材料三:长城修筑后,汉代贾谊曾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引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光荣,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引自《河殇》 请回答:
(1)材料一司马迁实际是对秦的什么做法进行批评?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 (3)材料三说明了长城的修筑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防止了匈奴南下进攻,保护了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4)材料四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它夸大了长城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长城的积极作用 (5)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积极性: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对抵御匈奴南下,保护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性: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也激化了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