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作者和调解者协同对审查进行规划,以决定谁该参加审查,审查员在召开审查会之前应收到什么材料并且需要召开几次审查会。
(2)总体会议。总体会议可以为审查员提供了解会议的信息,包括他们要审查的材料的背景,作者所作的假设和作者的特定审查目标。如果所有的审查员对要审查的项目都很熟悉,那么就可以省略本次总体会议。
(3)准备。在正式审查的准备阶段,每个审查员以典型缺陷清单为指导,检查产品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提出问题。
(4)审查会议。在审查会进行过程中,读者通过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指导审查小组,一次解释一个需求。当审查员提出可能的错误或其它问题时,记录员就记录这些内容,其形式可以成为需求作者的工作项列表。会议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需求规格说明中的重大缺陷。另外,审查会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如果需要更多的时间,就另外再安排一次会议。
(5)重写。几乎每一个质量控制活动都可能发现一些需求缺陷。因此,作者必须在审查会之后,安排一段时间用于重写文档,解决需求中的二义性、消除模糊性,并且为成功开发一个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6)重审。这是审查工作的最后一步,调解者或指派人单独重审由作者重写的需求规格说明。重审确保了所有提出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并且正确修改了需求的错误。重审结束了审查的全过程并且可以使调解者做出判断:是否已满足审查的退出标准。 具体流程如下图:
需求规格说明书进入审查的标准: (1)文档符合标准模板;
(2)文档已经做过拼写检查和语法检查;
(3)作者已经检查了文档在版面安排上所存在的错误;
(4)已经获得了审查员所需要的先前或参考文档,例如系统需求规格说明; (5)在文档中打印了行序号以方便在审查中对特定位置的查阅; (6)所有未解决的问题都被标记为TBD(待确定); (7)包括了文档中使用到的术语词汇表。
需求规格说明书退出审查的标准:
(1)已经明确阐述了审查员提出的所有问题; (2)已经正确修改了文档;
(3)修订过的文档已经进行了拼写检查和语法检查;
(4)所有TBD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或者已经记录下每个待确定问题的解决过程,目标日期和提出问题的人;
(5)文档已经登记入项目的配置管理系统; (6)检查是否已将审查过的资料送到有关收集处。
8.(10)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有哪些(6),给出需求变更控制过程描述(4)。
答: 需求管理包括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维持需求约定集成性和精确性的所有活动如下: 变更控制
建议变更 分析影响 决定变更
更新需求文档 变更计划
测量需求的稳定性 版本控制
定义版本标识方法 确定需求文档版本 确定单个需求文档版本 需求跟踪
定义对其它需求的连接链 定义对其它系统元素的连接链 需求状态跟踪
定义可能的需求状态 记录每一个需求状态
记录所有需求的状态分布情况
需求变更控制过程描述如下(加必要解释): 1.概述 目的 范围 定义
2.角色和职责 3.变更请求状态 4.开始条件
5.任务 评估请求 做出决策
执行变更
通知受变更影响的各方 6.验证 验证变更 安装产品 7.结束条件
8.变更控制状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