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版)
引言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2024年我国约有77.4万的新增肺癌病例,约有69万人死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病例中占比超过80%。具有侵袭性较高的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案,导致我国68%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传统标准方案,但对应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不足5%。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NSCLC系统治疗药物(包括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表现出更好的的抗肿瘤及延缓耐药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基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专家撰写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指导我国肺癌治疗相关的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方法学
本共识的撰写是通过分析整理2024年9月25日之前,PubMed、EMBASE、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相关的系统综述、荟萃分析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英文227篇,中文286篇),经46名指南撰写专家组成员经过5轮专家组会议的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 本共识推荐内容参照“CSCO证据级别”(表1)。
表 1 证据级别
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发展现状
1.当前NSCLC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包括三大类:
(1)靶向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①贝伐珠单抗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应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VEGF单克隆抗体。
②雷莫芦单克隆抗体是另一个已获批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药物。
(2)靶点包括VEGFR的多靶点小分子TKI。
安罗替尼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晚期NSCLC治疗的VEGFR-TKI类药物。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我国自主生产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已获批应用于肺癌临床。
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推荐
1.一线治疗
(1)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
①在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分-1分的晚期NSCLC患者中,推荐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选择[1A]。
②有EGFR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含无症状脑转移患者)中,一线可选择使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2A]。
(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
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分-1分的晚期NSCLC患者(包括鳞状NSCLC和非鳞NSCLC),可一线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2个-4个周期[2B],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使用时间[3类]。
(3)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肿瘤免疫治疗将成为未来NSCLC一线治疗的新方向
(4)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
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分-1分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一线治疗后达到缓解或疾病稳定,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直至患者不可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1A]。如患者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铂类+培美曲塞方案,可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直至患者不可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2A]。
2.二线治疗
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
既往化疗失败,且未使用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可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2A]。
3.三线及以上治疗
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以及EGFR突变阳性的复发性晚期NSCLC(包括鳞癌和非鳞癌)患者,推荐安罗替尼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突变阳性的患者,应在接受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后使用安罗替尼[1A]。
特定人群的治疗推荐
1.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
①对于晚期老年非鳞NSCLC患者,一线治疗可选择含贝伐珠单抗方案[2A]。
②晚期老年NSCLC患者(年龄>70岁),三线治疗可选择安罗替尼[2A]。
2.伴脑转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