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智慧结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智慧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1、我校是一所拥有2200多名学生的学校,生源广,差距大,这些学生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城镇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生活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背现成作文,更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长期陷于“少、慢、差、费”现象。

2、《语文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我们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一条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语)。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托尔斯泰语)。小学第一、二、三学段主要“写话”和“习作”,在习作初始阶段,不必过分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别人扶的勇气,所以我们作文教学重点放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了给孩子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减少习作的束缚,减缓习作难度,从注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同步发展入手,我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假设

1、如果能研究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可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训练方式。

2、而这种读写训练方式既缘于“读”,又不拘泥于“读”,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实施课文为基点的幅射性,拓展教学视野,展示个体独特性,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对人

物对话的实践中,感情随着课文情感起伏跌宕,心灵在对话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对话中开启,能力在拓展中提升。这种拓展习作训练是在巧妙中仿写,多样中学写,神奇中扩写,广阔中续写,鲜活的描绘,绚丽感叹流连忘返,无限遐思,那么这绿色读写结合实践的芳草地就一定会成为激活学生生活,语文综合的乐园将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崭新平台,在阅读中感悟和积累,在阅读中内化和拓展;在拓展中创新与延伸。使阅读成为神奇写作的阶梯,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广阔天地。

四、课题的价值 (一)实践意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这是我校在语文研究中的尝试与探索。本课题凭借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习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寻找规律性东西或拓展点,在“不变”中求“万变”,在“不变”中求异、求新,多角度、多元化的进行解读与拓展延伸,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正如课标中强调: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见闻和感受”。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作文指导课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畅所欲言。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习作的初始阶级应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想象与表达的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没有束缚羁绊,没有禁锢,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让学生切实感受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

(二)理论价值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本课题吸收国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标要求,借鉴广东省丁有宽“语文读写教学法”实验;上海吴立岗“素描作文”实验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还有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都颇具代表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

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我们从理念着手,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反复论证提出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凭借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尤其在读写结合拓展习作训练上,我们力求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论证,打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五、课题实验的基本原则

1、实验性原则: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拓展创新题材,不断积累加以运用,在运用中将自己经验或间接经验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内化成自己习作的能力。

2、动态性原则:我们视“每天都是新的起跑线”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亲自体验(投身到社会,投身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追求课内与能力的延伸,追求在“习得”中潜移默化地走向运用。

3、发展性原则: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形成,学习主体——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而学生习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话会写,一旦有了这些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不吐不快。

4、人文性原则:做人是作文的基础,学生学会做人,作文才有坚定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学生做人的追求和品格在作文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才是真情,才使人信服,立足于做人,杜绝说假话、空话、套话……“文品即人品”。

5、主体性原则:作文教学作为一门发展学生(主体)思维的艺术应充分认识教育主体的这种“能动态势”,即充分挖掘写作主体的潜力,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培养出写作高手。

6、创新性原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到写作主体的认知规律:认知需要,成功需要和他们对美的追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创作的灵感和撞击创新的火花。

7、开放性原则:我们应开放作文教学的课堂,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和充分的活动空间,引导他们大胆探索、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讴歌生活,在生活的海洋里“自主”地遨游。

六、本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阅读教学师生用自己的心智以文本进行对话、感悟、体验、探究的基础上,以文本为凭借,寻找拓展点进行幅射,多方拓展习作训练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观察活动。他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看看,“观察”只是方法和手段。目的是要透过表象,捕捉内层深处的东西。观察法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严密的计划性和高度的客观性(强调其自发性和常态性)。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是运用一种手段和方法,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某些事实和现象材料予以条分缕析,并作理论性阐释,也就是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使人们从个别的分散事件和现象中,获得普泛的概括的理性启迪和感悟。调查研究经常用的形式有:(1)调查表;(2)问卷;(3)访谈。

(三)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较法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某些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分析其异同,从而确定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规律。比较时注意:(1)比较对象之间的可比性。(2)比较研究的资料要真实,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3)使用多维度的比较手法。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指参与者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所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实践中相互协作,在真实的体验中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参与人可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根据课题需要不断修改研究方法,甚至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进行更改。

八研究成果

(一)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①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的,所以我们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

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明确具体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边读边积累,除摘抄优美词语外还要摘录好句、好片断,可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适当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通过阅读现代经典散文、诗歌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教师。因此,我从们从自身做起,进行经典阅读。首先应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去阅读学校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对于中外经典教育名著要广泛涉猎。如《学记》、孔子的《论语》、《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等等。对于阅读的形式,提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1、生生共读。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教师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师生共读。从时间上来说,每周中午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亲子共读。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智慧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智慧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1、我校是一所拥有2200多名学生的学校,生源广,差距大,这些学生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城镇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生活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孩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k3s1ta2m0cqsi0v0jd0weks4q8jb00np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