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的构建
作者:王莉娜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从梳理国内外关于多元课堂和协同育人的相关文献入手,通过分析,以多元智能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界定了多元课堂以及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的概念,并从模式的目标定位、多元课堂的螺旋关系和模式的三协同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该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
基金来源:2017 年西安思源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等院校“多元课堂”三螺旋协同联动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17SYGP003)阶段性成果。
引言
当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课堂教学侧重于
“教”,是学生获取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能力等多元智能发展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因此,高等院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育人”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出路,如何由传统教学的“教”回归到“育”也是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对多元课堂以及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进行了理论初探,希望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关于多元课堂与协同育人的研究
(1)国内关于多元课堂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多元课堂的研究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深入的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也很少。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不同学者对于多元课堂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孙超、陈祖惠(2012)[1]认为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主动构建促进师生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李新市、王国臣(2009)[2]认为多元课堂授课是两个以上教师在同一课堂上同时面对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释疑解惑。它突破了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多元讲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标新立异的能力。侯利洁(2015)[3]认为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打造多元课堂。吕立明、陈慧(2010)[4]认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客体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评价主客体的多元化。蒲政伦(2016)[5]从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的角度论证了如何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盖雪峰(2017)[6]围绕如何构建中小学多元课堂听课评价制度进行了论述,指出应体现“一大理念”“三大转变”,并注重采用多元主体进行评价,确定其相应比重,还要建立相应的基本制度。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多元课堂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来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
(2)国内关于多元课堂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协同育人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多元课堂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研究
甘霖、熊建生(2014)[7]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手段互补、教育效果相通和教育环境升华等协同育人基础。赵新峰(2012)[8]认为,高等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大多集中在第一、第二两大课堂。实证分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②对多元课堂协同的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通过“一体多元”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9]。“一体”是以第一课堂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多元”是在传统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形成第二、三、四、五等多元课堂,即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实习实践、第二校园求学和学生成长社区。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三、四、五等多元课堂的有效协同,发挥叠加与耦合效应,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王顺克、黄小华(2017)[10]探索了高职院校的“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即以教学课堂为主体,实践课堂、宿舍文化课堂、综合素质课堂为辅助的“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
2. 国外关于多元课堂与协同育人的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国外并没有多元课堂与协同育人的说法,而是以“产学研合
作”“合作教育”“协同教育”等形式出现。国外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与国外高校重视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育人的教学思想密不可分。国外高等院校很重视实践教育,已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国外虽然没有多元课堂协同育人的说法,但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国外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育人的思想,在协同实践育人方面走在前面,很多理论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国内学者在多元课堂协同育人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多元课堂的概念界定不统一,缺少理论研究。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须深入。
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概念的界定
1. 多元课堂概念的界定
多元课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多元能力为目标的高等院校教学活动。“多元”指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控能力、敬业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课堂”是指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是在传统第一课堂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创新,形成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等。
2. 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概念的界定
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是课堂之间通过有效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育人模式。该模式强调不能割裂校内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等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他课堂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相互独立、地位平等的协同合作发展。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强调了多元育人主体的协同、教学过程的协同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协同,强调以社会需求、学院需求和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构建的路径
如何做到多元课堂的协同联动?本文认为应该从多元课堂育人主体的协同和教学过程的协同两个方面来构建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同时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背景,运用“互联网+教育”来实现模式的协同。
1. 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
(1)多元课堂育人主体
把高校的育人活动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校内和校外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是高等院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育人范式。高等院校多元课堂育人主体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育人主体包括理论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和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的教师;校外主体包括企业和其他高等院校,这样既整合了校内资源,也利用了校外资源。理论教学中心负责基础理论的讲授;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创新创业教学中心负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等活动提供支持,整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采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辅修专业、课程、培训项目、创业服务支持等形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引导。
(2)多元课堂育人主体协同的路径
①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虽然高等院校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的育人主体是多元的,但是有着相同的培养目标。因此,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育人主体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这也是构建多元课堂协同联动育人模式的前提。
②共同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校内和校外的多元化育人主体应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共同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育人主体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协同科研、互聘师资、共享课程等途径加强沟通,高校还可以通过和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2. 多元课堂教学过程的协同
(1)以学科竞赛为主线,实现多元课堂的协同
理论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理论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丰富的学术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和应用能力来解决学科竞赛中的问题,学科竞赛更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等院校应当积极组织校内各专业的学科竞赛,或者联合企业来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