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性质相同 B 作用相同 C 历史使命相同 D 职能相同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共产主义理想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倍,实现小康
2.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A )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纪律建设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1957年毛泽东同志首先具体阐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 D ) A.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C )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7.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A ) A.重要标志 B.重要内容 C.重要基础 D.重要范畴
8.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就会来到陕西黄陵县,植柏培土,拜遏先祖。2000年4月4日,千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公祭人员代表与5万余名当地群众一起参加了庚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一活动属( C ) A.宗教活动 B.政治活动 C.文化活动 D.经济活动
9.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 A )
A.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0.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二为”方向指的是( C )
A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B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小康社会服务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B )
31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B )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B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树立共同理想
C.培育和弘扬民族与时代精神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
15.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BCD )
A.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ABCD )
A.坚持以马克思这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D.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7.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为(ABCD ) A.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C.引导人们树立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意识
D.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8.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关系是表现为( AB ) A.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灵魂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条件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是形式 19.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BCD )
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 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 C.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2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ABCD )
A.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32
C.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
D. 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 A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实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C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4.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 ) A.发展和谐文化 B.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B )。
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D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BCD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BC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33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ABC )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
5.目前,我们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 ABC D )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 ABCD ) 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BC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C )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3.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B ) 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34
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
4.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5. 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 D )
A. 《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6.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B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8.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B )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9.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 C )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分别 10.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B )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1.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