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三义永小学 殷国祥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小研究。
课前小研究:
1、自学课本P60页例四(右图),并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例四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2)放大后每条边分别占多少格?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多少格,该怎样确定? 2、按要求画图。
(1)在方格纸上按2:1画出右图中正方形的放大图。
(2)在方格纸上按2:1画出右图中长方形的放大图。 (3)在方格纸上按2:1画出右图中三角形的放大图。
3、观察每个图形放大后与原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 。 ?不同的地方: 。
4、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方格纸上画画看。
你又发现了什么: 。
5、我的收获: 。 二、班级展示。
1、第一小组交流、展示小研究的第1、2题。 2、第二小组交流、展示小研究的第3题。 3、第三小组交流、展示小研究的第4题。 4、第四小组交流、展示小研究的第5题。 三、归纳总结。
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1)形状不变,内角不变;
(2)原图放大多少倍,放大后的图形 的边长,周长就扩大多少倍;
(3)原图缩小多少倍,缩小后的图形的边长、周长就缩小多少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60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五、课外延伸。
1、研究一下梯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又有怎样的变化?
2、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面积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不变 形状 变 大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