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公共场所文明礼仪
浅
议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
摘
要: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公共场所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文明高雅、彬彬有礼的气质,展示现代国民的文明形象,使大家在公共场所能够轻松愉快地相处。
关键
词:公共场所;礼仪;特点;原则
公共
场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礼仪的重要窗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其礼仪修养的真实写照,而国民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真实反映。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还是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都应从公共场所的礼仪开始。” [1]
一、
公共场所的特点
(一
)共有性。公共场所顾名思义是公共的,属于大家的,人人都可以享受公共场所提供的空间和服务,它既属于每一位公民,又不单独属于每一位公民,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
(二
)平等性。在公共场所,不管国别、民族、年龄、性别、职务的高低、财富的多寡等等,任何人没有特权,大家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遵守共有的规则,和睦相处。
(三
)人际陌生性。公共场所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彼此不相识、不了解。没有来自同事、熟人朋友的压力,人们处于公共场所时举止言行往往比较放松、随意。
四)人员构成复杂性。人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职业、年龄、身份地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人礼仪修养差别较大,这也给公共场所的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
)管理松散性。相对于组织单位或各种特定场合,公共场所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约束相对较少。
二、
公共场所礼仪的基本要求
礼仪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场所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礼仪规范,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必要掌握的。
(一
)尽量给人方便
公共
场所是共有的,人人可以进出,不是个人的私有领地。因此,言行举止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给别人带来不便,要尽量给人以方便。如人多时不要并排行走,以免阻挡别人的道路;乘坐公共汽车时上车主动向里走,下车主动向外移;看演出或比赛时尽量不要迟到,中间不要随意站起或来回走动,以免影响他人观看等等。
(二
)不干扰他人
公共
场所人们的生活习惯、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干扰他人,不侵犯他人。这种侵犯包括空间侵犯、声音侵犯、视觉侵犯等。
空间
侵犯是指去抢占别人已经占据的位置或空地。虽然公共场所
共有的,但如果有人先占据了它,那么他就暂时拥有了这个位置的使用权。要养成轻声的习惯,说话要轻、走路要轻、开关门要轻、打电话要轻等等,尤其是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在公
共场所,我们希望目之所及是美丽的、文明的。因此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应符合大众的风俗习惯、审美要求,要照顾到他人的存在,不能为所欲为。如情侣间的亲密行为不应当众表演;仪表要整洁,不能光脚裸背、衣衫不整等等。
(三
)与他人保持一致
公共
场所的言行举止应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的和谐。交通规则是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为确保效率和安全而制定的规则,是道路畅通和出行安全的保证,每个人都有义务自觉遵守。排队也是公共场所文明的重要标志,只要两个人以上一起交费、上车等就应依次排队,依序而行,这是对先来后到秩序的自觉遵守,也是避免纠纷、冲突和倚强凌弱的必要手段。“插队”无视别人的存在,侵犯别人的时间,是及其没有修养的表现,在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里都是令人不齿的。
(四
)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首先
是保持公共设施的完整,不损坏公物。公共设施是提供给所有人的一种“服务”,方便了大家的生活。由于公共设施分布零散,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靠专业部门管理很难到位,对社会公共物品的维护、爱惜,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次是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环境卫生除了靠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之外,更要依靠大家来自觉维护。良好的卫生习惯既是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礼仪与修养的体现。干净清洁的公共环境,为我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舒适与方便,我们不仅有权享受,更有责任去维护。
(五
)尊老爱幼、尊重女性
尊敬
老人,爱护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关爱老人和孩子就是关爱自己,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都会变老。据说从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在氏族公社内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和生活能力的儿童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关爱老人和孩子是人类善良本性的传承,是人类发展繁衍的根本,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尊重女士,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礼仪原则。在公共场所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礼让女士、照顾关心女士,展现绅士风度。
三、
公共场所礼仪的培养提高
(一
)加强礼仪教育,培养自律意识
公共
场所的礼仪主要靠自律,而自律意识的形成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要细化教育内容。礼仪教育既要宣传文明礼仪对个人和地区形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更要讲授具体场合的文明礼仪规范,让人们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有礼的,才是受人尊重的。要丰富教育形式。如地方报纸开辟礼仪专栏,讲授礼仪知识;利用社区讲堂、宣传栏、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
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上网率高的实际,加强网络舆论宣传等等,让礼仪成为公民的必修课。要扩大教育范围。从儿童抓起,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能忽略老年人的礼仪教育,一些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素质不高。
(二
)营造良好环境,陶冶文明习惯
良好
的环境对国民礼仪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风尚: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文明的人和事,会受到大家的谴责;道德高尚、文明礼貌的人和事,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肯定。优化公共设施配置,如增加公共厕所、垃圾箱、停车位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数量,合理布局,以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国民养成文明习惯。加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的整治,塑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的城市文明的新形象,使人们潜移默化中逐步告别不文明习惯,培养出彬彬有礼的气质。
(三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文明行为
在教
育引导的同时,必要的监督和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监督和自律结合,干预和养成结合,以监督促自律,才能最终达到自律的目的。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可对突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形成人人喊打之势。要加强社会监督,把市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纳入法律、政令轨道。如新加坡的法律制度非常完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吃口香糖都专门立法。
篇二:浅议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
议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
摘
要: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公共场所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文明高雅、彬彬有礼的气质,展示现代国民的文明形象,使大家在公共场所能够轻松愉快地相处。 键词:公共场所;礼仪;特点;原则
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礼仪的重要窗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其礼仪修养的真实写照,而国民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真实反映。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还是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都应从公共场所的礼仪开始。” [1] 、公共场所的特点
一)共有性。公共场所顾名思义是公共的,属于大家的,人人都可以享受公共场所提供的空间
浅
和服务,它既属于每一位公民,又不单独属于每一位公民,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
二)平等性。在公共场所,不管国别、民族、年龄、性别、职务的高低、财富的多寡等等,任何人没有特权,大家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遵守共有的规则,和睦相处。
三)人际陌生性。公共场所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彼此不相识、不了解。没有来自同事、熟人朋友的压力,人们处于公共场所时举止言行往往比较放松、随意。
四)人员构成复杂性。人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职业、年龄、身份地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人礼仪修养差别较大,这也给公共场所的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管理松散性。相对于组织单位或各种特定场合,公共场所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约束相对较少。 、公共场所礼仪的基本要求
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场所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礼仪规范,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必要掌握的。 一)尽量给人方便
共场所是共有的,人人可以进出,不是个人的私有领地。因此,言行举止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给别人带来不便,要尽量给人以方便。如人多时不要并排行走,以免阻挡别人的道路;乘坐公共汽车时上车主动向里走,下车主动向外移;看演出或比赛时尽量不要迟到,中间不要随意站起或来回走动,以免影响他人观看等等。 二)不干扰他人
共场所人们的生活习惯、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干扰他人,不侵犯他人。这种侵犯包括空间侵犯、声音侵犯、视觉侵犯等。
间侵犯是指去抢占别人已经占据的位置或空地。虽然公共场所是共有的,但如果有人先占据了它,那么他就暂时拥有了这个位置的使用权。要养成轻声的习惯,说话要轻、走路要轻、开关门要轻、打电话要轻等等,尤其是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公共场所,我们希望目之所及是美丽的、文明的。因此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应符合大众的风俗习惯、审美要求,要照顾到他人的存在,不能为所欲为。如情侣间的亲密行为不应当众表演;仪表要整洁,不能光脚裸背、衣衫不整等等。 三)与他人保持一致
共场所的言行举止应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的和谐。交通规则是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为确保效率和安全而制定的规则,是道路畅通和出行安全的保证,每个人都有义务自觉遵守。排队也是公共场所文明的重要标志,只要两个人以上一起交费、上车等就应依次排队,依序而
行,这是对先来后到秩序的自觉遵守,也是避免纠纷、冲突和倚强凌弱的必要手段。“插队”无视别人的存在,侵犯别人的时间,是及其没有修养的表现,在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里都是令人不齿的。
四)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先是保持公共设施的完整,不损坏公物。公共设施是提供给所有人的一种“服务”,方便了大家的生活。由于公共设施分布零散,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靠专业部门管理很难到位,对社会公共物品的维护、爱惜,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次是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环境卫生除了靠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之外,更要依靠大家来自觉维护。良好的卫生习惯既是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礼仪与修养的体现。干净清洁的公共环境,为我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舒适与方便,我们不仅有权享受,更有责任去维护。
五)尊老爱幼、尊重女性
敬老人,爱护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关爱老人和孩子就是关爱自己,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都会变老。据说从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在氏族公社内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和生活能力的儿童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关爱老人和孩子是人类善良本性的传承,是人类发展繁衍的根本,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尊重女士,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礼仪原则。在公共场所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礼让女士、照顾关心女士,展现绅士风度。 、公共场所礼仪的培养提高 一)加强礼仪教育,培养自律意识
共场所的礼仪主要靠自律,而自律意识的形成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要细化教育内容。礼仪教育既要宣传文明礼仪对个人和地区形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更要讲授具体场合的文明礼仪规范,让人们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有礼的,才是受人尊重的。要丰富教育形式。如地方报纸开辟礼仪专栏,讲授礼仪知识;利用社区讲堂、宣传栏、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针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上网率高的实际,加强网络舆论宣传等等,让礼仪成为公民的必修课。要扩大教育范围。从儿童抓起,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能忽略老年人的礼仪教育,一些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素质不高。
二)营造良好环境,陶冶文明习惯
好的环境对国民礼仪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风尚: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文明的人和事,会受到大家的谴责;道德高尚、文明礼貌的人和事,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肯定。优化公共设施配置,如增加公共厕所、垃圾箱、停车位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数量,合理布局,以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国民养成文明习惯。加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的整治,塑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的城市文明的新形象,使人们潜移默化中逐步告别不文明习惯,培养出彬彬有礼的气质。 三)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