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转变
作者:魏舟静 柏毅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9期
摘 要: 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和达成机构(Achieve)主导,携手26个州及广泛的基础工作团队共同完成的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于2013年4月9日公开发布。本文结合达成机构官方网站上的内容,对该标准进行简要分析,重点关注NGSS与以往的标准在结构和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科学教育标准 转变
美国NGSS于2013年4月9日正式发布[1],基于2011年7月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发布的《k-12科学教育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2]的指导,该标准从2012年5月第一次将用于搜集公众意见的草案公布至今,整个制定过程历时3年之久。纵观该标准,其内容在结构上、观念上都有重大的转变。 一、结构的转变
在NGSS开发之初,为了消除潜在的冗余,让《框架》的内容与新标准中的核心概念顺利地衔接起来,写作团队设置了“NGSS学科核心概念”围绕“NGSS主题”的方式制定标准。这种安排提供了标准的基础结构,并将相应的学生个人的表现预期反映在科学标准的学科核心概念部分中,方便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使用。
从具体的科学内容标准的系统结构而言,NGSS以“表现预期”“基础框”和“联系框”三个方面依次建构了科学教育内容标准,后二者都是围绕“表现预期”展开的。 1.表现预期
为了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三方面要求展示出来,NGSS设置了“表现预期”这一命题,有效地将“基础框”中的三个维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这也是NGSS最大的创新。这一创新为教育者提供了独特的指导,同时也为课堂中的科学教学定下了基调。
“表现预期”陈述了学生在某一学段应该理解和能够做到的相关科学内容,转变了之前标准中“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的科学知识”这一说法。由于学生对同一科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导致没有一致的教学评估。国家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表现预期”来断定哪些学生的行为能够表明他们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为课程、教学和评估提供统一的、具体的目标。突出学生能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可评估的行为表现,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中的要求。 2.基础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