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二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二则

金华市站前小学 俞正强

一、校 训 延 生 记

03年8月到站前小学任校长,学校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新建学校,由一所城郊小学与农村小学合并而成,积淀的文化不多,我想要立校,总得有个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至高点。

问题是制定怎样的校训呢?向中外名校学习吧!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有传统味;勤奋、文明、创新、和谐、有时代感;向老师们征集吧,基本上也是类似的。

我是校长,都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而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其教育理念与教育追求首行应表现为学校的校训,我想,校训应该由校长来主导。

于是,我思考我们学校将建设怎样的校园文化节?我想到了一句家长的叩问:我交给您一个孩子,六年后,您还我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就还他一个会考试的孩子吗?对于孩子来说,六年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有能力获得幸福的人生。这些话谁讲也说不清楚了,重要的是这些话我认为对教育的诠释是有力度的。

因此,我想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以他自己的条件成长,学校是帮助他成长的最优环境,校长的使命是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大前提下,将同学们融入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中。那么,这样一个环境应该具有的特征就是校训的原点了。

这个环境应具有什么特征呢?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六年,应养成什么样的成长特征呢?

我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思考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并很好的融入社会所需要解决的矛盾,所以提了这样一些想法:

一、尊重规则,分享自由

社会需要规矩,社会是一个规则系统,个人追求自由,个人的社会的过程是不断合乎规则的过程,过份的自由与过份的循规蹈矩都会带来问题,规则与自由的冲突是许多个体未能获取幸福的原因所在。

因此,任何一位自然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他的心中埋进这样一颗种子,一种信念,即:规则是需尊重的,自由是要分享的。

二、改善自己,关怀世界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得能力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自己发展的能力。学生发展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断改变,是向着好的方向改变自己;获得能力的目的是有能力关怀周边的世界。能力小,关怀的世界可以是一棵草;能力大,关怀的世界可以是天下。言而总之,一个人在世界上,是为着一份关怀而来,人是通过不断改善自己来提升能力,并通过不断关怀来实现价值的。

思考渐渐清晰,这个思考过程差不多两年时间,其间阅读了许多材料,正值党中央提出了“和谐”的建国理念,校园自然也是“和谐校园”。我联系起来自己对校训的思考,我觉得如果将“和谐”视为目标、视为状态,“尊重规则,分享自由”正是达到这一目标。这一状态的方法途径,一个学会尊重与分享,并通过尊重与分享或规则下对自由的拥有,这个个体是和谐的,在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团队是和谐的,这样想来,便渐渐的有了得意的感觉。

“和谐”了 后怎么办?“和谐”的目的是“有为”,是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这贡献就是和谐、价值,如何有为?改善自己,关怀世界。不断的使自己有能力关怀更多的世界,就是“有为”,因此,“尊重规则,分享自由,改善自我,关怀世界”这十六字校训解决的核心思想是“和谐、有为”。

接下来的思考是:将“和谐、有为”作为校训好呢?还是将“尊重规则,分享自由,改善自我,关怀世界”作为校训好呢?

显然,“和谐、有为”是思想层面的论述,“尊重规则,分享自由,改善自我,关怀世界”相对的具有方法层面的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在成长过程中,也许更重要的是明白如何做。因此,我选择将后面的16个字做为校训推荐给全体教师。

老师们讨论后,对这个校训提出两点异议:

1、字数太多,好象校训都是很简洁的,最多八个字,我们可否选择简单一点的。

2、儿童味太少,我们学校是小学,小学用这样的校训是否太沉重。

这两点意见有道理,我思考之后作了这样的交流: 1、字数是有点多,但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关系不大。 2、儿童味是少了一点,但我们的校训是为着孩子的将来服务的,孩子的将来是成人,因为成人一点应该可以的。另外,作为校训,它指向三个团队:一是学生团队,二是教师团队,三是家长团队。学校既是教育学生的专门机构,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专门场所,学校还担负着教育家长、改变家长,使其更具教育能力的社会组织。因为这个校训成人化一点,也是应该的。

老师们接受了这些解释,形成了共识,学校的校训就这样诞生了。

二、我们这样评“三好学生”

顾明远会长提出不要评“三好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大家都有想法,而且每一种想法均有丰厚的现实基础。下面,我说一下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做法。

想法一:“三好学生”评比是值得肯定的。

“三好学生”这个称呼因为历史的原因,它已经抽象为一个符号,用以表示“好学生”或指“品学兼优”。学生当上“三好学生”是光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要再想一个新的名称来替,很不容易。

想法二:“三好学生”评比的 端主要有两个显见的。 首先“三好学生”评比是有比例的,一般每班控制在15%左右,因为有比例限制,所以有光荣感,感觉评上了不容易,但正是这个比例,使有的同学再怎么努力,也争取不止。如果这种现象最后内化为观念,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达到。

其次,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缺乏明确的标准,德、智、体三方面的优秀最后也变成比分数,许多评上三好学生的同学并不能令没评上的人钦佩,这样的结果,人们会过早的渺视荣誉,拿“三好学生”开涮。

做法三:改“三好学生“评比为申报

03年开始,我们学校尝试着改变“三好学生”评比办法,具体过程是这样:

程序一:制定要求(一年级一为则),由全班同学在老师指导下

制定。

思想好:1、会用文明用语,不违反上学纪律,并成为习惯。 2、有一次关心同学的经历。 3、有一次关心班级的经历。

体育好:1、喜欢上体育课,喜欢做广播操,并成为习惯。 2、会跳绳,一分钟120次以下。

学习好:1、会听课,会发言,作业及时清楚,并成为习惯。 2、有看完一本书的经历。

3、每次独立作业均得优(90分或85分以上) 程序二:填学习荣誉申报表,荣誉设置分别为: 三好生(德、智、体达到要求) 双优生(三方面中有两个方面达到要求)

德优、体优、智优生(三方面中有一方面达到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荣誉申报表,并由父母签字以表示支持。

程序三:中途评议,对照学生荣誉申报集锦栏中自己的意愿,对比自己努力的水平,在学期过程,由班主任安排在班队活动中举行。

程序四:评比:①分小组民主评议,对照要求,做到了就给予支持。②父母评议,做到了给予支持。

程序五:公示:公示期没有异议的,就授予学生申报的学习荣誉。 反思:“三好学生”评比调整后的优点。

优点之一:给学生一个信念,只要努力,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荣誉,这是做为教育的一个核心价值。一个孩子通过教育,应该帮助他树立起这种信心的,这样孩子在成长中就不会放异努力。

优点之二:给学生一个过程,争取学习荣誉,评上三好学生是一

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二则

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二则金华市站前小学俞正强一、校训延生记03年8月到站前小学任校长,学校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新建学校,由一所城郊小学与农村小学合并而成,积淀的文化不多,我想要立校,总得有个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至高点。问题是制定怎样的校训呢?向中外名校学习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b9x9w4aq2i4cx3q5al1oirv327wf00ph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