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三:在肥料层的表面根据实际需求覆设多根导水管,并且导水管和储水槽连通在一起,同时在导水管的左侧壁对应的肥料层内安装上气候检测器,并且在导水管的左右两侧对应安装上连接杆和指示杆,然后在肥料层的表面盖上一层黄土,并将检测器显示面板通过连接杆和气候检测器电性连接在一起,完成灌溉层的覆设;
步骤四:将沙土和黄土安装安装体积比1:1.5复配成土,并且将混合而成的新土铺设在灌溉层的顶部,覆设的厚度为15cm,完成混合层,将需要种植的作物种植在改良完成的种植田的内部,通过浇灌槽往储水槽内部注入水分,进而通过导水管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浇灌,完成作物的培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设置有浇灌槽,浇灌槽设置在人行道的左右两侧,同时浇灌槽的底部设置有矩形储水槽,
储水槽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组导水管,导水管铺设在种植田的浇灌层内,并且导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纳米导水孔,通过导水管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浇灌,有效的避免水分在沙土地表面蒸发较快的问题,更加利于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本技术的种植田包括混合层、灌溉层、肥料层和沙土地,其中混合层、灌溉层和肥料层从上至下
依次覆设在沙土地的上表面,混合层由黄土和沙土混合制成,作为作物生长的土体环境,起到防止倒伏的作物,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肥料层内设置有改良粉和改良液,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本技术对沙化土地的不合理结构进行整治,营造合理的土壤颗粒和土体结构,将沙化土地变为可利用土地,通过土壤培肥、作物优配和灌溉、施肥精准管理,实现沙化土地整治利用和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沙土地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人行道和灌溉槽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种植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沙土地改良流程图。
如图所示:1、种植田,11、混合层,12、灌溉层,13、肥料层,14、沙土地,2、人行道,21、混凝土层,22、防滑层,23、地基,3、浇灌槽,31、过滤板,32、阀门,4、储水槽,5、导水管,6、气候检测器,7、检测器显示面板,8、连接杆,9、指示杆。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作物灌溉的改良沙土地结构,包括种植田1、人行道2和浇灌槽3,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植被少的沙地作为改良沙土地,将改良沙土地划分为种植田1和人行道
2,其中种植田1和人行道2的比例为1:3-1:4,将人行道2设置在种植田1的两侧,便于种植人员在种植
田1间进行行人,所述人行道2包括混凝土层21、防滑层22和地基23,其中地基23设置在改良沙土地内,地基23采用红黏土和沙土混合而成,增加地基23的称重能力和防水性能,并且地基23的顶部浇灌有混凝土层21,混凝土层21位于地面以上,混凝土层21采用混凝土和沙石搅拌而成,混凝土层21一方面起到了加固人行道2的承重强度,增加人行道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混凝入层21位于地面以上,起到了将相邻两块种植田1隔开的作用,便于分区种植不同的作物,避免不同的作物之间发生干扰,同时混凝土层21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防滑层22,防滑层22采用防滑材料制成,例如防滑橡胶和PVC材料,并且混凝土层2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防滑条纹,通过防滑条纹配合防滑层22,大大增加人行道2的防滑性能,同时在人行道2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浇灌槽3,浇灌槽3设置成梯形槽结构,其中浇灌槽3采用混凝土砌成,并且浇灌槽3位于地面以上,通过浇灌槽3便于种植人员对种植田1进行浇灌,同时浇灌槽3的底部设置有矩形储水槽4,矩形储水槽4同样采用混凝土砌成,并且储水槽4的顶部通过阀门32和浇灌槽3连通在一起,通过阀门32将浇灌槽3内部的水导入储水槽4内,同时储水槽4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组导水管5,导水管5铺设在种植田1的地底,并且导水管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纳米导水孔,通过导水管5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浇灌,有效的避免水分在沙土地表面蒸发较快的问题,更加利于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参阅图3可知:所述种植田1包括混合层11、灌溉层12、肥料层13和沙土地14,其中所述混合层11、灌溉层12和肥料层13从上至下依次覆设在沙土地14的上表面,所述肥料层13的厚度为5cm,同时所述肥料层13包括改良粉和改良液,其中改良粉包括:腐熟的有机肥10份、磷酸一铵20份、氯化钾10份、尿素30份、秸秆灰20份和腐泥10份,混合干燥,研磨得到改良粉;所述改良液包括:复合高分子有机水溶胶20份、腐殖酸15份、磷酸氢二铵35份、缩二脲、脲醛缓释肥20份、重钙2份、多效唑1份、敌百虫
1份和水1000份,加热至70度后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然后冷却至常温而成。
其中,所述灌溉层12采用黄土覆设而成,提高种植田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且灌溉层12的厚度为
10cm,同时灌溉层12的内部覆设有多条导水管5,通过导水管5对灌溉层12内部进行灌溉,并且导水
管5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气候检测器6,气候检测器6位于灌溉层12的底部,用于检测土壤pH、温湿度、土壤含盐量,同时气候检测器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侧壁靠近导水管5的侧壁进行设置,并且连接杆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器显示面板7,其中连接杆8设置成空心柱体结构,检测器显示面板7通过连接杆8的内部和气候检测器6电性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气候检测器6的检测数据通过检测器显示面板7进行显示,同时连接杆8对导水管5的位置进行指示,并且导水管5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指示杆9,指示杆9的顶部从种植田1的顶部伸出,通过指示杆9配合连接杆8对导水管5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保证在种植作物过程中避开导水管5进行种植。
其中,所述混合层11包括黄土和沙土,其中黄土和沙土的体力比为1:1.2-1:1.6,其中混合层11的厚度为15cm,混合层11作为作物生长的土体环境,起到防止倒伏的作物,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优选的,所述浇灌槽3的斜截面上固定安装有多组矩形过滤板31,过滤板31用来盛接雨水或者人行道2上表面的积水,增加了种植田1对雨水等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大大增加了改良沙土地结构的水资源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混合层也可采用沙土和红黏土混合制成,其中红黏土和沙土的体力比为1:1.5-1:2,便于种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种便于作物灌溉的改良沙土地结构的改良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择地势平坦、植被少的沙地,推沙平整,按照区域面积比合理划分种植田1和人行道2;步骤二:在推沙平整的沙地上,向下翻新土地,翻新深度为30-40cm,将改良粉均匀覆设在在沙土地
14的上表面,覆设厚度为5cm,然后将改良液均匀浇灌在改良粉的上表面,盖上塑料薄膜或干草,控
制土壤熟料的湿度不低于60%,保湿并发酵,持续18小时,去除塑料薄膜,完成肥料层13的覆设;步骤三:在肥料层13的表面根据实际需求覆设多根导水管5,并且导水管5和储水槽4连通在一起,同时在导水管5的左侧壁对应的肥料层13内安装上气候检测器6,并且在导水管5的左右两侧对应安装上连接杆8和指示杆9,然后在肥料层13的表面盖上一层黄土,并将检测器显示面板7通过连接杆8和气候检测器6电性连接在一起,完成灌溉层12的覆设;
步骤四:将沙土和黄土安装安装体积比1:1.5复配成土,并且将混合而成的新土铺设在灌溉层12的顶部,覆设的厚度为15cm,完成混合层11,将需要种植的作物种植在改良完成的种植田1的内部,通过浇灌槽3往储水槽4内部注入水分,进而通过导水管5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浇灌,完成作物的培育。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