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高考题型标准练(八)
A组
下图是西北地区的天山南坡、天山北坡、阿尔泰山、藏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的植被垂直带结构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分别是( )
A.天山南坡、天山北坡、阿尔泰山、藏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 B.藏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天山南坡、天山北坡 C.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天山南坡、藏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 D.藏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坡、天山北坡、阿尔泰山 2、图中森林的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硬叶林 D.针叶林
3、图中②森林带分布明显比③广,②、③森林带分布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 )
A.②为迎风坡,降水多 B.②为阴坡,蒸发弱 C.②为阳坡,气温高
D.②的雪线低,获得更多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本题以植被垂直带结构图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区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①~④雪线升高,而雪线与气温、降水有密切关系,选项中的地区降水相差不大。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雪线高度越高。藏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纬度较低,雪线较高,天山纬度较藏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高,所以雪线较低,天山南坡为阳坡且为背风坡,雪线比天山北坡高,阿尔泰山纬度最高,雪线最低。综上可知,C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带性。西北的天山等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处在同一纬度,因而落叶阔叶林带上部分布的森林应当是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D正确。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垂直带分布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北坡为来自大西洋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而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A正确。 ②是天山北坡,③是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较
高,C错;蒸发强弱不是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③是阳坡,冰雪融水更多,D错。
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读图,完成4~6题。
北京时间(h)
4.该地可能位于( )
A.阴山山区 B.长白山区 C.横断山区 D.天山山区 5.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B.4月1日、晴天 C.9月14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
6.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
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纬度 答案:4.D 5.C 6.A
解析:第4题,各地太阳辐射强度在当地地方时12点时最强,该地在北京时间14点时,太阳辐射最强,故经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区。阴山山区、长白山区、横断山区的经度在100°E以东。第5题,该日的太阳辐射实测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云块削弱了太阳辐射。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天的昼长约11.5小时,即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月14日。第6题,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即若是平原地区,此时未日落。同一地区的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
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周期。读图,回答7~9题。
7.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B.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充足 C.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D.技术成熟,种植经验丰富 8.西南地区( )
A.冬作马铃薯比小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高 B.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 C.早春马铃薯比大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 D.秋作马铃薯所在种植区只能一年一熟 9.与图中大春马铃薯种植条件最接近的是( ) A.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 答案:7.A 8.C 9.A
解析:第7题,西南地区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无霜期长,雨量充分,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该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所以西南的平原地区不适合种植;西南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饮食偏好大米,种植马铃薯历史较短,种植经验欠缺,时鲜马铃薯四季能生产与政策
B.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关系不大。第8题,海拔低的地区相对海拔高的地区气温高些,据此结合马铃薯的习性可知,冬作马铃薯比小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该地纬度低,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半山坡;早春马铃薯比大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秋作马铃薯生长期短,所在种植区能一年四熟。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大春马铃薯种植条件春种秋收,生长期较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高、日照充足、日夜温差大,土壤为黑土,适于马铃薯生长,该区马铃薯种植为一年一熟,一般春季4月或5月初播种,9月收获,与图中西南地区大春马铃薯最接近。]
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都发生了极端降水事件,但两次降水的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表和图回答10~11题。
延河流域两个年份7月相关时段降雨量统计表 1977年7月 最大24最大6小最大12小小时降时降雨量 时降雨量 雨量 48.8 mm 雨量 雨量 雨量 小时降小时降小时降最大62013年7月 最大12最大2466.1 mm 83.7 mm 69.8 mm 85.2 mm 97.2 mm
延河流域1977年和2013年颗粒径级累计频率曲线图 10.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小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粒径0.01 mm以下泥沙最重 D.与1977年相比,2013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11.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10.B 11.C
答案: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2013年小粒径泥沙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说明泥沙颗粒明显变小,B对;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所占的沙重百分比越大,但数量不一定越多,A错;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粒径0.01 mm以下泥沙重
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较小,C错;与1977年相比,2013年粒径在1 mm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D错。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与1977年相比,2013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粒径较大的泥沙在上游沉积,下游泥沙颗粒减小,C对;从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侵蚀作用应更强,A错;延河位于黄土高原,流域内地形崎岖,B错;修建梯田会改变坡面形态,减少水土流失,D错。
B组
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2.该绿洲可能位于( )
A.吐鲁番盆地 B.腾格里沙漠
C.呼伦贝尔草原 D.鄂尔多斯高原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该区有绿洲和沙漠,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读图,该地一天中气温为14°C~34°C之间,日平均气温高,应为夏季,故该题选C。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地方时14:00左右,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因此该地和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经度相差30°,故该地位于90°E附近,四个选项中只有吐鲁番盆地位于90°E附近,所以该题选A。
答案:1.C 2.A
下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常住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常住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据此完成3~5题。
3.由示意图可以推断( ) 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安徽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上海城镇化率增长最快 D.辽宁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4.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 B.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5.下列城市中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是( ) A.沈阳 B.贵阳 C.天津 D.成都 答案:3.B 4.B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较大,说明劳动力需求增加。第4题,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劳动力外迁,原因是工资水平和地价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劳动力也随之迁出。第5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常住人口的迁入与迁出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方向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产业转移会使迁入地常住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读图可知,四川比辽宁、贵州和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大,成都为四川省省会,
所以成都城镇人口增长潜力最大。
下图为我国某知名品牌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地理事物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 A.砂岩、板岩、卵石层 B.冰川、砂岩、片岩 C.卵石层、片岩、砂岩 D.板岩、砂岩、片岩
7.该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大气降水、下渗、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C.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径流 D.冰雪融水、下渗、地下径流
8.与甲、乙两处相比,图中取水口的优势有( A.水温最低
B.可采水量最大) )
C.水质最好 答案:6.A 7.D 8.C
D.地质基础最稳定
解析:第6题,根据水平或近于水平分布岩层的一般规律,下层岩石形成较早,上层岩石形成较晚,可判定砂岩形成早于板岩,卵石层是岩石风化物被外力搬运至山麓沉积形成的,故其形成晚于各类岩石,图中各岩层形成后,受地壳抬升形成较高的山峰——玉珠峰,积雪在山上堆积形成冰川,因而冰川形成很晚。第7题,根据隔水层和含水层分布特点可以判断,玉珠峰积雪冰川融化后下渗至砂岩孔隙中成为地下水,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流,受片岩隔水层的阻挡,储存在砂岩孔隙中的地下水最有可能沿断层上升形成泉水。第8题,与甲、乙处相比,地下水在砂岩孔隙中渗流的距离和时间较长,溶解的有益矿物质较多,受地下岩石影响,升温作用明显,水质较好。]
嘉宝果,其果实生长在树干及主枝上,因果实形状似葡萄,故又称树葡萄,原产于巴西。一年开花结果可高达五次,其果实营养价值高,享有美味“热带葡萄”之称。在福建嘉宝果只有春、秋两季开花结果。2015年前,福建某地嘉宝果靠人工采摘,直接零售,而用于加工的不到1%。2015年起,该地开始大力发展嘉宝果的研究推广和规模化生产,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总产量翻了十几倍。据此完成9~11题。
9.由材料可推知( )
A.福建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嘉宝果业的发展 B.2015年前,福建嘉宝果的商品率较高,附加值低 C.嘉宝果在福建一年只有两熟是因为水分不足 D.嘉宝果喜光、喜湿、耐寒、成熟快
10.2015年前,福建省嘉宝果业生产规模小的原因是( ) A.平原比重低 B.消费市场狭小 C.劳动力不足 D.缺乏生产经验
11.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后( ) A.延长了嘉宝果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B.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嘉宝果的单产大幅度提高 D.嘉宝果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答案:9.B 10.B 11.A
解析:第9题,2015年前,福建嘉宝果多直接零售,加工的比重极低,说明其商品率高、附加值低。第10题,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5年前,嘉宝果多靠人工采
摘,直接零售,以当地市场为主,说明市场相对狭小;果业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平原比重对其规模影响不大。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改变了2015年前嘉宝果多直接零售和加工比重低的状况,延长了嘉宝果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A对;从材料中得不出单产、商品率、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