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第 1周科学作业(五年级)~ 青岛版小学科学《导学与训练》(五上)问答题和探究题参考答案—1—
大题 1. 小题 (1) 位置 原题 《训》P77. 第1课的 第四题. 答:①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2) 《训》P2. 快乐探究 请你写出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的方案,并根据这个方案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使用材料: 使用工具: 制作步骤: 1. 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材料 工具 制作步骤 各种颜色 (黄、橘红、棕色) 的橡皮泥。 小刀 1. 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状,代表地核。 2. 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 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 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 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注意 1. 注意各个橡皮泥圈层的厚度。 2. 可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剖面,以便观察。 2. (1) 《训》P5.四.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训》P4. 三. 判断2. 5. 答: ①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②在火山灰冷却后,往往会生成肥沃的土壤,这往往是人们选择在火山周围定居的原因。 ③许多火山成了著名的风景区。 (2) 《训》P5. 快乐探究 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名称 实验材料 2. 探究火山的成因 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1. 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 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3. 看到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批阅 9. 4 《训》P2.四. 人们是怎样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 9.5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上学期第 2.3周科学作业(五年级)~ 青岛版小学科学《导学与训练》(五上)问答题和探究题参考答案—2—
大题 小题 位置 原题 参考答案 批阅
3. (1) 《训》P7.四. 人们应该如何躲避地震? 《训》P77. 第3课 四. 科学与生活 答:①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②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9.11 9. 12 9.18 (2) 《训》P7. 快乐探究 实验:写出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名称: 目的: 器材: 过程: 结论: 名称 目的 器材 3.模拟地震实验 通过演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 纸箱、木块、记号笔。 ①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步骤 ②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③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④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现象 结论 注意 离震中最近的“楼房”形变最大,最先倒塌。 地震的危害性很大。 盖“楼房”的材料以小木块或泡沫塑料等低密度物质为好。 4. (1) 《训》P10.四. 什么叫风化?什么叫风化作用? 《训》P78. 第4课的四. 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②引起岩石这种变化(风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答:①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2) 《训》P10. 快乐探究 你是怎样制作卵石的?请你把制作过程写在下面(为了方便,可以用砖块替代制作卵石)。 实验步骤 实验名称 5.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1、模拟实验:用石子或碎砖头代表河道中的石头,用装有水的有盖的大塑料瓶代表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头放入盛有水的大塑料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5分钟以后观察。 实验现象 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砖头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实验结论 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5. (1) 《训》P12.四. 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是矿产?举例说明。 《训》P78. 第5课的四. 答: ①岩石由矿物组成。 ②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③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矿石、铜矿石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2) 《训》P12.快乐探究 能源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请你调查:人类有哪些保护、节约能源矿产的良策?把调查结果写在下面。 答:①无外乎开源和节流。 ②开源:就是加大对传统能源矿产的勘查力度,寻求新型替代能源,拓展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范围,甚至探索外星能源矿产…… 另外的关键就是,能源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的节约保护,如要有政策保护那些厚度较小但大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以免造成永久性的浪费,为人类多提供一部分能源资源。 ③节流,先是我们常说的节约用电、煤……其次可以采用梯度电价等。 上学期第 3. 4周科学作业(五年级)~ 青岛版小学科学《导学与训练》(五上)问答题和探究题参考答案—3—
大题 6. 小题 (1) 位置 《训》P14.四.1 原题 随着人类社会进程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参考答案 《训》P78. 第6课 四. 科学与生活 1. 答:开挖河道、开山修路,填海造田、修建水库,乱砍森林、过度放牧等批阅 表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哪些影响? (2) 《训》P15. 四.2 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有哪些影响?请你从对地表变化有很大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9.19 9. 25 答: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已经或正在使地表发生着变化。 ①有些活动是有利于保护地表的,如那些遵循着自然规律改变了地表, 林的建成就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防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还有些则是不利于保护地表,会破坏自然环境的,如乱砍滥伐、毁林造田、过度放牧、交通建设、采矿等,这些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两方面举例谈一谈。 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中我国三北防护致多种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水土流失、泥石流、沙尘暴,地面沉降等。 (3) 《训》P15. 快乐探究 如何保护地表? 答:①不违背自然规律,并按它去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停止毁林开荒、恢复天然草场,减少砍伐、封山育林,建设防护林、设立保护区,绿化沙漠等。 ②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的污染和破坏。 7. (1) 《训》P18.四.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产生的主要过程。 《训》P78. 第7课的四. 1. 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探究声音产生的主要过程是: ①做固体振动发声、液体振动发声、气体振动发声三个实验。 ②归纳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3) 《训》P18.四.2. 《训》P19. 8. (1) (2) 《训》P21.四.1. 《训》P21.四.2. 下雨时为什么先看到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声音停下来? 快乐探究 《训》P78.第7课的四.2. 答:想办法让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用小槌敲响音叉,听清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立即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水面有波纹,音叉振动。 实验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训》P79. 第8课的四.1. 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退耕还林还草、改善植被条件;不过量抽取地下水、开挖河道、修建水库、 闪电,后听到雷声? 所以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声音。 在月球上能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的宇航员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答:①不能。 ②可以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3) 《训》P22 快乐探究: 当闹铃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振动时,为什么我们听不到铃声?请设计实验证明。 答: ①在真空密闭环境中不存在任何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闹铃的震动传不到耳朵里,所以就听不到铃声了。 ②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验证实验 操作 在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只小闹钟,然后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净;再慢慢地向玻璃罩内充入空气。 现象 在抽气过程中,闹钟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只能看到闹钟的小锤在敲,却几乎听不到铃声;在向玻璃罩内充入空气的过程中,小闹钟的铃声则越来越大,最后变得与刚放进去的时候差不多了。 结论 9.26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上学期第 6周科学作业(五年级) ~ 青岛版小学科学《导学与训练》(五上)问答题和探究题参考答案—4— 大题 9 小题 (1) 位置 《训》原题 根据耳朵的构造图填空(见右参考答案 《训》P79.第9课的四.1. 批阅 P24.四.1. 图) (1)对照图填出耳的结构。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 等; 内耳:耳蜗等。 (2)写出声音传导的途径: . 。 答:(1)耳廓和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等; 耳蜗等。 (2)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 10.9 (2) 《训》P24.四.2. 我们应该怎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①和对待健听人的态度一样,不要有一丝丝的不耐心或嫌弃;②不要认为他听不清楚,就照顾他,不让他做一些事情,因为那样会让他们心里很受伤,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从而变得封闭、自卑。③尽可能多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他们很需要别人的肯定与鼓励。 (3) 《训》P24. 快乐探究: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若受到伤害,听力就会下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朵呢? 《科学课本》P25.资料卡 或《训》P23.第9课 第二 选择 1.ABCDE ①一是尽量避开噪声;②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③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④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⑤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0 (1) 《训》P27.四 请设计相关的实验,探究声音的不同,并根据实验给声音分类。 《训》P79.第10课的快乐探究2. 为主。 将自行车后轮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脚踏板,另一只手那一硬纸片,让纸片的另一头接触自行车后轮的辐条(注意:不能把手伸进去),先慢慢转,观察到的现象是轮子转动得慢,纸片振动得也慢,发出的声音低,这样的声音叫低音。然后逐渐加快转动速度,又会观察到的现象是轮子转动得快,纸片振动得也快,发出的声音高,这样的声音叫高音。可见根据振动频率的高低不同,可把声音分为低音和高音。 (2) 《训》P27. 快乐探究:1. 用手轻轻摸着喉头,第一次你用较低沉的声音说话,第二次你用尖细的声音说话,前后两次你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两次你手的感觉分别是怎么样的? 《训》P79.第10课的快乐探究1 . 答:①第一次声音低,第二次声音高。 ②第一次感到喉咙振动得慢,第二次感到喉咙振动得快。 (3) 《训》P27. 快乐探究:2. 将自行车后轮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脚踏板,另一只手拿一硬纸片,让纸片的另一头接触自行车后轮的辐条(注意:不能把手伸进去),先慢慢转,会有什么现象?逐渐加快速度,又会有什么现象? 《训》P79.第10课的快乐探究2 . 答:①轮子转动得 慢, 纸片振动得 慢, 发出的声音 低; ②轮子转动得 快, 纸片振动得 快, 发出的声音 高。 10.10
上学期第 7 周科学作业(五年级) ~ 青岛版小学科学《导学与训练》(五上)问答题和探究题参考答案—5— 大题 11. 小题 (1) 位置 《训》原题 结合自身和周围环境谈参考答案 《训》P29.第11课的三.3. 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