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培训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培训资料

V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患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有后遗症。 【病原学】

1、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黄病毒科

2、 病毒对多种动物具感染性,对乳鼠尤为敏感,故可在乳鼠脑内接种分离病毒。

3、 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人与动物感染病毒后,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4、 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猪,尤其是仔猪为本

病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家畜、家禽、蝙蝠等。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感染后可携带病毒越冬或经卵传代,可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造成蚊一动物—蚊的不断循环。

(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 (四)流行特征

1、 流行地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除东北、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本病流行。农村高于城市。 2、 发病季节:在热带地区无季节性,而温带和亚热带则本病流行80%一90%集中在7、8、9三个月。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密度高峰有关,呈季节性流行。

3、 发病形式:本病集中暴发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 发病机制

1、 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后,病毒进入人体内,先

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

感染病毒后是否会发病及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及毒力,而更重要的则是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

(1) 当被感染者机体免疫力强时,只形成短暂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清除,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并可获得终身免疫。

(2) 当被感染者免疫力弱,而感染的病毒数量大及毒力强,则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病变。脑寄生虫病、癫痫、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脑外伤等可使血脑屏障功能降低,使病毒更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2、 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作用: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 3、 免疫损伤: 当机体特异性IgM与病毒抗原结合后,在脑实质和血管壁上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及细胞免疫,引起免疫性攻击,致脑组织损伤和坏死。

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培训资料

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培训资料V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患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有后遗症。【病原学】1、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黄病毒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71b0wwt69y6ym8c7oz9pugm7qng700f4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