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如左图所示。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1)建筑基线应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以便使用比较简单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2)建筑基线上的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建筑基线应尽可能与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连系。
4)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保存,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不同,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有以下两种:
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称为建筑红线。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红线可用作建筑基线测设的依据。如右图所示,AB、AC为建筑红线,1、2、3为建筑基线点,利用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的方法如下:
首先,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出P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出Q点。 然后,过B点作AB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1定出2点,作出标志;过C点作AC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2定出3点,作出标志;用细线拉出直线P3和Q2,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1点,作出标志。
最后,在1点安置经纬仪,精确观测∠213,其与90?的差值应小于±20″。
根据附近已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 在新建筑区,可以利用建筑基线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如下图所示,A、B为附近已有控制点,1、2、3为选定的建筑基线点。测设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建筑基线点的坐标,计算出测设数据Β1、D1、Β2、D2、Β3、D3。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1、2、3点。
§10.1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一、测设工作的概念
1、定义
测设,又称放样,是测绘的逆过程。根据待建建、构筑物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各特征点在实地桩定出来。
2、测设的基本工作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3、测设的方法——分直接法和归化法。
归化法定义——为提高精度,先用直接法放样一个点,作为过渡点,接着测量过渡点与已知点之间的关系(边长、角度、高差等),把测算值与设计值比较得差数,最后从过渡点出发,修正这一差数,把点归化到更精确的位置上去。这种比较精确的放样方法叫归化法。
二、水平距离的测设
1、直接法
从起点 A 直接用钢尺或测距仪在给定方向上,丈量待放样的水平距离,得 B 点。
2、归化法
用直接法测设出 B 点——精密丈量其距离——根据差值,实地改正。 三、水平角的测设
1、正倒镜分中法——较精确的直接法。
2、归化法。步骤如下:
(1)用直接法放样出角值,在实地标定过渡点 P 。 (2) 精确实测 ,式中 ,并测量 OP 长度为 S 。 。 值,得 P终 。 2)从 P 出发,在OP的垂直方向上量取 四、高程的测设 1、高程点放样的方法 在已知点 BM 和待放样高程点 P 中间位置附近架仪,后视 BM 点,读后视读数 a ——得视线高 Hi =HBM +a ——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前视读数 b=Hi -HP ,并沿尺底画线,得 P 点。 2、楼层高程的传递方法 设 HA 为楼底层 ± 0.000m 的室内地坪高程,则楼层 B 点的高程为: 3、水平线 50 线的概念及测设:在室内墙上测设一条比地面高 50cm 的水平线。 § 10.2 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一、正拨、反拨的概念 水平角正拨——顺时针测设; 水平角反拨——逆时针测设 二、点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一)直角坐标法 1、适用:有彼此垂直的主轴线时。 2、方法: 在 O 点架仪,瞄准A,量取 y ,定出过渡点C;C点架仪,瞄准 A ,反拨 90°,量取 x ,得 M 点;量取( x+MN ),得 N 点;同样的方法,测设 Q 、 P 点。 3、检核:四角是否等于90°,MQ 、PN 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二)极坐标法 1、适用:无彼此垂直的主轴线且便于量距时。 2、方法: (1)计算测设元素 距离: 角度: 其中,坐标方位角 , 、 、 、 、 。 、 、 由坐标反算公式计算。 (2)拨角,量边。 在点 2 架仪,瞄准点 3 ,反拨 至点 4,瞄准点 3 ,正拨 3、检核 丈量 AB 间距离,与设计长度相比,误差符合要求;若应用全站仪,输入控制点及待测设点的坐标后,即可。 (三)角度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1、适用:不便量距时 2、方法: 计算测设元素 、 、 、 —— 拨水平角。 ,并在此方向上量取 D1 ,得 A 点;搬仪 ,量取 D2 ,得 B 点。 (四)距离交会 1、适用:距离较短,便于量距时。 2、方法: 计算测设元素 D1 、 D2 ——量取 D1 、 D2 ,得待测设点。 § 10.3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施工测量的原则:先在施工建筑场地建立统一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测设出各个建筑物。 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布设形式 (1)建筑基线——地势平坦的小型建筑场地 (2)建筑方格网——地势平坦、建筑物分布较规则的场地。 (3)导线——建筑物分布不规则的场地。 2、建筑基线的形式及要求 (1)布设形式有:“一”字形、“ L ”形、“十”字形、“ T ”形。 (2)要求:主轴线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平行,主轴点不应少于 3 个。 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2)由建筑红线 123,直角坐标法放样建筑基线 ABC。 A 点安仪,测得角值与 90°之差应满足要求。(如: 则按角度归化法调整。 (3)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见极坐标放样法) (4)施工坐标系与测图坐标系的换算 、 等);否 即: 方法: a、由控制点 1 、2 、3 ,极坐标法放样建筑基线 AOB b、O' 点架仪,测角值与 180°之差 ,应满足要求(如: 否则按下列公式进行调整: c、 用拨角 90°的方法测设短轴线。 4、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1)按建筑基线测设的方法,先确定主轴线。 (2) 采用拨角 90°的方法加密形成方格网。 二、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水准点分别称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1、基本水准点 一般建筑场地埋设 3 个,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将其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其位置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之处。 2、施工水准点 靠近建筑物,可用来直接测设建筑物的高程。通常设在建筑方格网桩点上。 § 10.4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一、测设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图纸。 2、总平面图——建筑物总体位置定位的依据。 3、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详细图——施工放线的依据。 4、立面图、剖面图——高程测设的依据。 5、现场踏勘,校核平面、高程控制点。 6、制订测设方案,绘制测设略图,计算测设数据。 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 1、定义 将建筑物的外廓(墙)轴线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为建筑物的放线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