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5、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途径)
3、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
互变关系原理)
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三)矛盾观 1、矛盾的客观性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次矛盾关系 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
7、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四)创新观 1、辩证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创新的作用
第二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生价值观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原理内容: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物质的作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反映)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