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四单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集训第三十七课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春日里优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与官场的尔虞我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B.颔联写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C.颈联进一步写出在官场中不得意的际遇,本性愚拙,不谙官场交际,因此与人交情疏浅,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

D.尾联表明无论世俗如何变化,但诗人心中安稳,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答案讲评】A (“与官场的尔虞我诈形成鲜明的对比”无中生有,也没有进行对比。) 2.古人评诗有“诗眼”说法,本诗第二句哪个字是诗眼?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醉”字是诗眼。②“醉”在诗中是“使海棠盛开,花色红颜如醉”之意(或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③“醉”用拟人的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富有诗意。④被陶醉的不但只有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来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答案讲评】B (“连年累月,无心翻书”错,颈联中“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一)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这一联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微霜初渡”“树色催寒”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C.诗歌结尾以长者的口吻语气委婉地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D.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深切地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伤感依恋之情和关切勉励之意。

※【答案讲评】C (“语气委婉”错,在这里是直抒胸臆。)

2.这首诗的三四句语序本来是“不堪愁里听鸿雁,况是客中过云山”,调整后被人认为是炼句的典范,请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调整后更合乎对仗和押韵,而且把“鸿雁”“云山”放在首句,这是感官首先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再说“愁里听”“客中过”,这样由景生情,合乎事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讲评】D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故选项有误。)

2.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诗眼是“喜”。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②直抒胸臆,通过写农夫起舞和作者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所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答案讲评】C (不是直抒胸臆。)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咏柳而讽世,暗示小人得志的局势不会长久。 B.诗的第二句用拟人手法写柳絮在东风相助下狂飘乱舞,得意忘形。 C.诗的第三句人格化柳树,夸赞柳絮虽小,却有遮天蔽日的功夫。 D.诗的第四句是画龙点睛之笔,以“不知”一词,对柳树加以嘲讽。

※【答案讲评】C (错解作者感情,根据诗的第二、三句可知,诗人对柳絮的感情态度不是夸赞,而是嘲讽。)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只强调一小段时间,立意显然过于狭小,而且与“清霜”重复。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燕支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①樾:树荫,道旁林荫树。②燕支:即胭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赏荷词,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

B.“燕支”“翡翠”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荷花、荷叶,既表现了花叶颜色相互映衬的绚烂之美,也描绘了花叶参差的形态之美。

C.上片运笔极有层次:从整体写到局部,从高写到低,从静态写到动态,表现了荷塘之阔大,荷花荷叶之美丽,赏心悦目。

D.下片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

※【答案讲评】C (没有“动态”描写。)

2.“燕支雪瘦熏沉水”一句,王若虚《滹南诗话》中认为“莲体实肥,不宜言瘦”,并尝试以“腻”替之,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全词特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不合适。“瘦”写出了荷花突出于宽大荷叶之上的亭亭之貌,与“燕支”搭配使用,表现了色彩艳丽的荷花的高洁;如用“腻”字只是表现其颜色的艳丽,与词中“秀、静、远”等描绘的清新雅舒的整体风格不协调。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种柳戏题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

2024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四单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集训第三十七课时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放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春日里优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与官场的尔虞我诈形成鲜明的对比。B.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18t6d8iw4x67j2pwjr92i2p9mf5d01dm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