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 2.中国古代主要宗教。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

2.了解中国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道教的创立、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佛教的东传,基本教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佛教为什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节 不同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

一、 追求仁义的儒家

1.以仁为思想核心 “仁”并非孔子首创 (1)孔子之前的“仁”

A.予仁若考能。(《尚书·金滕》) B.洵美且仁。(《诗经·郑风》) 其人美且仁。(《诗经·齐风》)

C.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左传·僖公三十有三 年》) “仁”与技巧、美、政治、道德、事功等有关,但含义单薄。 (2)孔子的“仁学”体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奴隶制瓦解。孔子从维护旧有制度出发,挖掘前世精神遗产,创立“仁学”体系,作为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仁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孟子》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 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

儒家的“仁”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美德的最高概括,强调血缘纽带是“仁”的最基本含义。

那么孔子如何利用这种建立在血亲观念之上的“仁”来发挥政治功用,维系西周奴隶制呢?

家国同构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国家)

↓ 血缘 政统 道统

外在等级制度、历史传统→内在道德伦理意识

伦理 社会 政治学说 (基本框架)

那么如何衡量人的行为“仁”或不“仁”呢? 2.以义为价值准绳

(1)儒家普遍视“义”为立身之本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 君子以义为上。(《论语·阳货》) 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2)儒家的义利观

孔子:言行举止 合于义 孟子:尚义极端化 舍生取义 董仲舒:义利对立 (3)“义利之辩”的永恒话题 (4)儒家尚义的负面影响

“义”与物质利益脱钩,过分与抽象伦理原则相联系,使尚 义极端化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二、崇尚自然的道家

道:本义指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宇宙之本源等意义。

道家的中心问题是全身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是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尘世的纷争。 1.天道、无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 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规律是自然地运行,因此天上人间都应遵循“无为”法则。 后世影响

理性地认识到人对自然、社会规律的不可抗拒 贬斥人的积极进取精神 2.超世、顺世、游世 (1)入世与出世

入世: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世:视功名如粪土,视帝王如秕糠 (2)道家的三种境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出世(起点)

(冻馁灾祸)超世 顺世(本性失落)

游世(顺人不失己)

“游世”观对后世士大夫有何影响? (3)儒道互补的双重人格

寓身仁义,游心于尘世之外,位居高官,不为世俗所累 志得意满 出将入相 心灰意冷 皈依老庄 陶渊明、王维、李白、苏轼

三、主张兼爱互利的墨家

1.墨家的“天志”观 天:下层劳动者的天

天志:下层劳动者利益与愿望的外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天命) 2.墨家的政治主张 尚贤、尚同、兼爱、交利 3.墨家价值观的实质

用兼爱来调整功利(实现公平、正义) 4.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农民起义的思想来源 下层民众的理想追求

四、注重功利的法家

现实主义的功利观

1.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

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民道为何而“弊”? 人口繁衍与物质需求的矛盾

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 (《韩非子五蠹》 2.理论升华 一切皆利 父母之于子女

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 舆人 欲人之富贵 匠人 欲人之夭死 君臣关系

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相互利用) 3.法家价值论的中心:欲利

第二节 人格理想与修养之道

一、儒家追求“内圣”的心性修养

“内圣”与“外王”相对。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内圣”即对内修身养性,培养圣人的才德, “外王”即对外实行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如何实现”内圣“呢? 1.“为己”以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以”个体——社会“为框架展开 (1)个体:

为己(自我完善)——成己(实现自我价值) (2)社会:

修己(自我完善)——安人(社会稳定发展) 修身养性→成就他人→升华自己 具体表现:和(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化解冲突,消除矛盾 同心同德,协力合作 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天时地利人和 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

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2.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2.了解中国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1.道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70al4o6ba4uc568cqjj1x2cx44e3501ac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