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项目如下:
a)测尺频率的检验;
b)照准误差和幅相误差的检验; c)周期误差的检校; d)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 e) 气压计、温度计的检校; f)光学对点器的检校;
a)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在站点上安置棱镜; b)检查电源电压,电压应显示在正常范围内; c)测距仪光轴对准反光棱镜中心,上、下、左、右微调照准方向,使回光信号达到最强。测距,显示测距值,读书记录。重复操作读数; d)单向测距二个测回,每测回3—4次读数; e)关断电源 f)按规定读取气象元素数据(气压、温度)。
采用手簿记录时应严格按规定格式逐项记录,原始记录不得随意化改、描写、橡皮擦、连环涂改,作废的观测成果应正规化去,注明原因。
a)水平角观测值应进行有关项目检验(如归零差、两半测回较差、测回差); b)垂直交指标差检查:
c)测距仪观测应进行读数差、测回差检查。 4.2.4 注意事项
a)观测时应尽量不要使仪器受阳光直射。 b)仪器、脚架在观测过程中不得松动、晃动。 c)严格遵守有关记录规定。 2019年-9月
精心整理
a)不宜在雾、雨、雪及大气透明度很差的天气作业。 b)大气湍流严重,信号指针抖动厉害时不宜作业。 c)严禁将照准头对准太阳和强光源。
d)测线应离开障碍物1m以上、高压线5m以上。
e)测距时,严禁有其它棱镜在视线上,也应避免视线背景有反光物体。 f)测距时应使对讲机,离开仪器远些(1m以上)。 4.3 三、四等导线和等外水准测量 4.3.1 范围
本作业细则规定了三、四等水准和等外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确保水准测量成果符合规定要求。
本作业细则适用于基础控制范围内的三、四等水准和等外水准测量作业。 4.3.2 执行标准 a)《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b)《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2006—1999; c)《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CH/T2004—1999; d)《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3.3 作业要求 高程基础控制测量根据需要一般只加密三、四等水准和等外水准,设计时应使加密网覆盖全部测区,一般保持点距在1~4公里之内。水准路线可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环形网等形式。
a)水准路线尽量沿坡度小,土质坚硬,施测方便的道路、铁路布设,点位应选在坚实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联测,顶面平整的位置上。
b)按规定埋设的永久性标石,标石应有明确顶点,且顶面平整,稳固耐久,埋石2019年-9月
精心整理
后现场编绘点之记。
c)水准点不得选在地势低洼易于淹没、地质不良易发生土崩、滑坡处地下管线之上;对于地势隐蔽,不便于观测,附近有剧烈震动的采用场地等处也不宜作为选点位置。
d)水准点埋石后,待标石稳定后访客开始观测。
a)三等、四等、等外水准一般用S1或S3水准仪观测,使用S1级仪器时,应配用铟瓦钢尺,使用S3级仪器时,应用双面刻划的木质或玻璃钢水准尺。 b)水准仪检校,作业前应对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校: (1)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应与仪器的旋转轴平行: (2)十字丝应与仪器旋转轴垂直: (3)望远镜视准轴应与水准轴平行: (4)自动安平补偿器性能稳定可靠。 S—两水准点间距距离,以km为单位; L—路线总长,以km为单位。 附合、
黑红面黑红面往返册
视线长等级
度 (m)
前后 前后视 读 视距 距累计 数差差(m) 差(m)
(mm)
(mm)
(mm)
(mm)
?12
?12
L
闭合路
高 数差
闭
线闭合
合差
差
三等 四等
75 100
2 3
5 10.0
2.0 3.0
3.0
s
5.0 ?20?20
2019年-9月
精心整理
s
L
±
等外
150
20.0
100.0
4.0
6.0
40s
±40L
a)将后尺置于起始点上,根据允许视距长架设仪器和前后视距规定放置前尺,仪器架设稳定,置平,采用中丝读数。
b)三等水准观测时,可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c)四等水准测量和等外水准测量,直接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水准路线为附合、闭合路线时采用单程测量,水准支线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d)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程序与上述相同,观测前应严格置平仪器,在同一测站上不得两次调教。 e)每测段内的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为偶数。 a)采用电子记录手簿按预定程序逐项记录;
b)采用手工记录时按三、四等水准手簿格式逐项记录。
观测成果经检查后均满足各项观测限差闭合差后,即可利用计算机按预定程序进行路线平差计算,平差后的精度按相应的国家标准执行。 5 地形测量
5.1 全野外数字化测图 5.1.1 范围
本作业细则规定了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方法(包括内业一体化、电子平板等)、确保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成果满足规定和要求。 5.1.2 执行标准 2019年-9月
精心整理
a)《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b)《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c)《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d)《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 e)《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f)《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5.1.3 作业要求
a)了解测区的自然、气候、地理、交通、民族、社会治安、住宿等情况; b)了解测区的范围、作业困难情况; c)了解和查找测区内的大地点、水准点及测区外可利用的控制点情况; d)查找可利用的地形图资料。
a)选点:根据作业方法和具体技术要求,控制点可选在控制面积尽可能大、通视情况良好、点位稳定及便于观测的地区。 b)布设:根据测区面积及各种比例尺测图精度的需要,控制点可按先整体、后局部,分级布设的原则,首先布设一、二级导线点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根点加密,基本控制点平面控制可分设成GPS网或附合导线,高程可用等外水准联测,图根点可采用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支导线以及电磁波测距极坐标法进行加密 c)埋石
a)基本控制点实测方法采用GPS观测时按《测绘专业外业测量作业实施细则》中6.1条款中相关规定执行;
b)基本控制点施测方法采用红外测距导线观测时按上述细则中6.2条款的相关规定执行;
c)图根控制点观测采用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支导线和极坐标法时应按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