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听者莫名的惆怅之情,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居易诗中,用“悄无言”“秋月白”来衬托周围的寂静,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声令人陶醉的情景。
13.参考答案:(1)首、颔两联的描写由远而近,颈联又由近推向极远,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出了华山高峻、神奇的形象。
(2)诗人劝“名利客”早离尘世,上华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表面是规劝别人,实际上是诗人在瞻仰华山时产生了归隐之情。
解析: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然后,诗人从总貌描写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诗人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的意中之景。第五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第六句一个“连”字,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并导出“何如此处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人熔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
14.参考答案:(1)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尾联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诗人运用“以乐写哀”(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解析:诗歌首联“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紧扣题目,准确交代时间“向晚”,地点“古原”,季节“春”,所写景物的总体特色“悠然”。颔联“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紧承上联“悠然”而出,“碧云”“去鸟”“翠稻”“行人”等意象的选用,突出了景致的诗情画意。颈联“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进一步描写景致的“诗情画意”,秋前明静的水色,雨后清新的山容,简直就是一幅美丽清新的山水画。尾联“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怜”和“贫”字,表明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歌前三联所写美景与最后一联所抒哀情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衬托了本诗同情农民疾苦这一主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