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散剂的制备___实验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

散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 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 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4、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处方中含毒性药物时,因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应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即倍散),以利临时配方用。

为显示稀释倍数,一般加入着色剂。

. 学习参考 .

.. . .

..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时,室温条件下,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混合此类药物时是否发生低共熔主要取决于两点:a、混合物的比例量:越接近最低共熔点的比例,越容易发生低共熔。b、混合时的室温:室温高于低共熔点时一般就会发生低共熔。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是否采用低共熔法制备,应根据低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定,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a、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改变,如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低共熔法;如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采用低共熔法,可分别先用其他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后再进行混合制备散剂,以免影响疗效。b、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无变化,可先将两种药物同研至液化,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或先分别用固体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研混匀。c、如处方中含有挥发油或其它足以溶解低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低共熔组分溶解,然后采用喷雾法或一般的混合方法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 附:配置时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樟脑、簿荷脑、麝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及水杨酸苄酯等。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三、实验仪器 1、益元散的制备

. 学习参考 .

.. . .

..

电子称、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2、养阴生机散的制备

电子称、玻璃研钵、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四、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的制备及均匀度检查 1、处方分析

(1)处方:滑石6g:色浅量大组分、矿物药

甘草1g:植物草药

朱砂0.3g:主分硫化汞、色深量少组分、矿物药

(2)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末,具甘草的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3)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烦渴,利小便。主治伏暑吐泻,口渴多汗,小便不利。

(4)用法用量:每服6g,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2、制法

(1)取滑石1/2量,甘草全量同放入乳钵中研匀,清楚于称量纸上。

(2)取朱砂与剩余的1/2量滑石用打底套色法研匀,然后再与上述两味混合物混匀,即得。如图:

. 学习参考 .

.. . .

..

3、 均匀度鉴别

将益元散少量放在光滑的白纸的一端,将纸折叠压平药粉面,在光亮处观察,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无红色,即表示混合均匀,若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亦可用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光泽的组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为粉碎完全。

(二)含低共熔性药物“养阴生肌散”的制备

. 学习参考 .

.. . .

..

1、处方分析

(1)处方:人工牛黄0.16g:贵重药

龙胆草粉末0.63g、黄柏粉末0.63g、黄连粉末0.63g、

甘草粉末0.63g:植物药

煅石膏3.13g:矿物药、主含硫酸钙,类白色 青黛0.94g、薄荷冰0.63g、冰片0.63g

(2)性状:本品为绿色粉末,有薄荷的气味,口尝味苦而凉。 (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及疮疹性口腔炎。 (4)用法:取适量撒在口腔溃疡处。一日3~4次。 2、制法

(1)将黄连、黄柏、龙胆草、甘草置瓷乳钵中研匀。

(2)取青黛少许置玻璃乳钵内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玻璃乳钵轻研,研匀后(完全液化)将剩余青黛、人工牛黄、石膏,顺序加入,每加一味药都要充分研匀。

(3)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散剂加入,研至颜色均匀,装袋即得。

. 学习参考 .

66x421dir628mwx1483k6i8ss1c8w101be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