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第2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1)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 (2)唐朝的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广泛地吸收各族文化,丰富了文化的内容。

(3)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融合,也丰富了唐文化的内容。

(4)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 (5)多种多样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

【典例2】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本题考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②抓关键:材料中“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是关键。

③析选项: 选项 A项 B项 排查分析 皇帝的好恶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任何艺术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不断发展,艺术成就会不断被“超越”。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C项 因此,王羲之刚劲有力的书法风格受到推崇,除了其自身的艺术水平外也是盛唐气象的产物。 D项 真正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的是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而不是朝代更替。 错误 正确 正误 错误 错误 [答案] C

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6

先秦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平民化、世俗化 承古萌新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教材必背]

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儒学发展。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唐朝达到高峰。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上兼容并包,注意吸收各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1.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 )

A.唐初儒、道、释并行的局面结束 B.唐统治者推动了儒学的创新 C.唐初统治者注重用儒学维护统治 D.唐初儒家思想重获正统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可知唐高祖认为儒学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佛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没有体现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也没有体现儒家思想重获正统地位,故B、D项错误。

[答案] C

7

2.“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 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故答案为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信息联系不大,排除A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排除B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D项。

[答案] C

3.《梁书儒林传序》记载,曹魏开始,“乡里莫或开馆,公卿罕通经术。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后生孤陋,拥经而无所讲习。三德六艺,其废久矣”。这表明魏晋时期( )

A.儒学出现了危机 C.朝廷不重视办学

B.崇学风气的衰退 D.经学为世人诟病

[解析] 通过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在曹魏时期儒学在民间的教育荒废了,而且朝廷的大儒也不再肯接受别人,而是自己独立学习,所以导致了儒家的三德六艺被荒废,在整体上反映出当时儒学出现了危机,难以继续适应时代要求,故选A。材料只是提到人们不再学习儒学,这不代表崇学风气的衰退,当时玄学可是非常盛行的,排除B;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历代统治者、学者对儒学教育都非常重视,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经学的弊端,排除D。

[答案] A

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B.“隶变”方便书写交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C.隶书的出现是书法艺术成熟的主要标志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的隶书容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推理得出,隶书可以使下层民众逐渐书写和掌握。因此秦始皇采用隶书,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正确,但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的政治意义,排除;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排除C项;材料不是单纯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排除D项。

8

[答案] B

5.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

A.《金刚经》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B.唐代的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D.唐代的雕版印刷术为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解析] 根据材料“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佛教的传播,C选项符合题意。《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不能证明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A选项排除。唐代的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的说法过于片面,B选项排除。唐代的雕版印刷术为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答案] C

课后作业(八)

一、选择题

1.相传东汉末年牟子所著的《牟子理惑论》序称:“厌世之前,牟子以儒学而非道教;速及厌世,又合佛道而抗儒学。至于魏晋,玄学作为儒学的怪胎,与佛道二教既融合又抗争,玄学名士每与名僧高道抗论寺中。在高下不让的争论之后,‘三教’退而求同存异,形成互摄”。据此可以推知,魏晋时期( )

A.初步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 B.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斗争激烈 C.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构建 D.佛教和道教威胁儒学正统地位

[解析] 依据材料“在高下不让的争论之后,‘三教’退而求同存异,形成互摄”来看,魏晋时期儒佛道三教形成了合流的局面,故答案为A项。B项依据材料“玄学作为儒学的怪胎,与佛道二教既融合又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魏晋时期既与中国本土文化激烈斗争又相互融合,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汉时期已经完成构建,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 A

2.老子姓李名耳,唐朝皇室与其同姓,故从李渊始,皇帝便以老子后裔自居。武德八年(625年),李渊规定道教置儒、释之上,为三教之首,确立了崇道政策。其目的是( )

9

A.促使儒释道三教合一 C.为道教增添世俗色彩

B.引导人们安于现状 D.借助神权巩固皇权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治国思想。从材料信息看,唐朝之所以尊崇老子,是因为唐朝皇室和老子同姓,由此唐朝皇室借助老子崇道政策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即借助神权巩固皇权,故选D项。李渊规定道教置儒、释之上,为三教之首,不能促使三教合一,排除A项;唐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是引导人们安于现状,也不是为道教增添世俗色彩,排除B、C两项。

[答案] D

3.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

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解析] 材料表明,佛教在隋代得到扶持,出现繁荣和发展局面,佛教的传播、佛经的译介,使传统文化得以丰富,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说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政策,排除;C项,儒学自汉朝确立为正统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其统治地位才被动摇,与“隋代”不符,排除;D项,“开始”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而且也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

4.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 )

A.印刷术的普及 C.道教的正统化

B.市民文化的兴起 D.书法艺术的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佛道盛行,出现了抄写经文以及“一笔疾书”记录的现象,这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选项D正确;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市民文化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相关,材料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选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依然是儒学,选项C排除。

[答案] D

5.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所示字帖的解读错误的是( )

10

高中历史第2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1)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2)唐朝的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广泛地吸收各族文化,丰富了文化的内容。(3)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融合,也丰富了唐文化的内容。(4)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5)多种多样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v74186m73jk4h7sglc72h8v7sa2300vg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