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书法家一直以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宣传书法之美。但是近几年书法界出现一个新的话题——丑书。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相关公共场合,针对中国书坛出现的“丑书”怪象,进行严厉地斥责,他指出“丑书”践行者与追捧者:是一群不会写字的人,混成了教授,窃得了权利……要绝草书丑书,必先打下几只败坏草书文化的老虎和苍蝇。他的话道出了大众热爱中国传统书法的心声。
长期以来中国书坛,被一些毫无书法根基的人把持,他们打着“挑战传统、创新书法”的口号,以丑为荣,以丑为个性,以丑为创新,推行“丑书”之风,肆意扭曲汉字书写法则,将书坛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为此之前就这一现象写了《书法打假:让我们继续扯下大师们的遮羞布吧!》得到网友的大力支持。“书法圈”内似乎掀起了“大批丑书”之潮,各种评论不时见诸网络、论坛、微信,不一而足——比如:
1、王镛: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
会副理事长。
有人说:“本来一个功底很好的人,非要强求突破,说什么返璞归真,追求稚拙,这就像一个三十岁的汉子,叼根棒棒糖,流着浓鼻涕,眼泪婆娑的吵着要买玩具一样,你会觉得他这是天真烂漫、童心未泯吗?看到这种情况,你是不是有一种想扇他耳光的冲动?”
2、王冬龄: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开始美丽善良的心灵追逐着美丽善良的东西,后来由于各种各样思潮或利益或困难将美丽善良的心灵玷污、泯灭,于是就扭曲了,可悲的是后面还有追随者——亦或明白、亦或糊涂的追随者。真真的可悲至极”……
3、曾翔: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
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更有人说:曾翔的丑书,是他无法摆脱前人的影响,在无聊地挣扎。他超不过前人先贤,只好学天真而卖萌,但已经‘奔六’之人,虽有童心,难有童形。他再也无法在他妈妈的怀抱里自在地吃奶。
4、沃兴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也有人说:“有本事你写楷书啊?写行书啊?老子行书也是认得一些的!”“这种字,毫无古贴基础,缺乏临摹经验!”
5、刘正成: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像这种书法是不是不把书法引向绝路带到沟里决不罢休?
6、石开: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
书法进修学院教授。谁给我说说,这种书法美在哪里?价值在哪里?
7、白砥: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统书法如果都写这种字,可悲呀!......你真的能欣赏这些大师的作品吗?你真的能看懂这些大师在写什么在画什么?请告诉我好在哪?美在哪?
8、刘彦湖: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书法都写这样是不是觉得很有个性呀?我们就不一一做点评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公道自在人心,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9、何应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主任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0、胡抗美: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青年展、全国草书展评委。
11、于明诠: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真正的丑书,我们固然有理由反对,然而,我发现有不少人却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丑书。自己看不懂的作品,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而论,这是不行的,也是可笑的。要批丑书,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眼力,要懂得什么样的‘丑’才是真正的‘丑’,而什么样的‘丑’,却不是‘丑’,而是‘拙’。
雅的美,容易欣赏。而拙的美,却难倒了很多人。拙的美,需要更高的眼力,即所谓‘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是也,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种作品,这种美不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这种美是专为行家们准备的。写‘丑书’的人,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是写给写不了美书只能写丑书的人看的,写给知音看的,写给臭味相投的人看的,也是写给自己看的。”由此可见,人们可谓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有的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有的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有些漂亮字你咋一看去很好看,但那只求花架子好看的媚俗与浅薄,你一定会感觉味如嚼蜡,如果一定要说其美,那只是不耐看的“小美”。用笔与笔画的变化、线条的刚柔协调、结构的大小穿插、用力之猛、疾、轻、缓等,这些都对书法情感与美感的生发产出作用,这些功夫到位了,才能入味,才能产生经久耐看“大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之所以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她有很好的筛选和纠错能力。艺术讲究的是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事实上,那些“丑书”的创作者们的探索是有所成效的,只是还不够成熟,因而遭诟病较多。正确的态度是:再给他们点时间,谁留下,谁滚蛋历史会决定!
如果说大家想了解书法,不仅要了解书法的历史,也要多看看好的作品。中国书法网上有很多好的书法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