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解读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和由其掀起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史实,理解其开创了欧洲近代史新纪元的深远影响;掌握加尔文的宗教思想,领会其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及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所奠定的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坚持真理,捍卫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正义之举和敢于向教会和世俗权力挑战的精神,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 教材重点: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 导学结构: 一、历史背景
1、 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2、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向教民兜售 。 二、马丁·路德
1、主张:强调 ,主张 。 2、著作:
①公开辩论 ② 宣称 3、影响
①宗教改革在 。 ②是反对 运动。
③改革后创立的 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三、加尔文
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2、著作: ①主张 。 ②反对 。 ③否定 。
3、主张; ,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4、影响
①为 做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 。 ②在西欧 广泛传播。
③为以后的 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④被誉为 。
四、影响:用 ,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结果怎样?如何评价德国宗教改革?
(1)背景:第一,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度卷欧洲,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
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第二,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强调因信称义。第三,罗马教皇和天主都会的腐败糜烂,坚定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决心。第四,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向教民兜售赎罪券,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2)改革及结果: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论纲》宣称:“信仰得救”。改革后产生了新教会,否定了罗马教会,建立了廉价教会,废除了教阶制度和繁杂仪式,“新教”称为“路德教”。
(3)评价: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德国宗教改革开创了欧洲近代史的新纪元。
例题:下列宗教观点不属于马丁·路德提出的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简化宗教仪式 C.建立民主教会 D.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答案:C
规律方法总结:注意区别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观点。 2、加尔文的宗教学说是什么?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
(1)加尔文的宗教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第一,理论著作《基督教原理》是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经典作品。第二,宗教学说: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并把其解释成先定论,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他认为否认先定论就是否认上帝。第三,作用: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2)加尔文的历史作用:他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取得胜利。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物”。
例题: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实质是( ) A.否定教皇权威 B.顺应宗教改革的潮流
C.新教接近基督教思想 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答案A
规律方法总结: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借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权威。 知识结构梳理
背景 马丁·路徳改革 宗教改革 概况
意义 加尔文改革 高考真题体验:
例一:(2002·广东·2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反对禁欲主义和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矛头直指教皇是宗教改革的特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 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2、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B.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压制 C.受到攀登圣梯的启示 D 建立适应本阶段需要的新教会 3、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其实质意义在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4、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B.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
C.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功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D.宗教改革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5、宗教改革后,在欧洲出现了三教鼎立的局而。下面不属于这三教的是( ) A.天主教 B.新教 C.东正教 D.英国国教
6、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是为哪一阶级服务的( ) A.为封建世俗势力夺取政权服务的
B.为使欧洲各围人民免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命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沦
7、下列关于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②新教并非仅仅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③天主教会是当时西欧社会的众矢之的 ④宗教力量巨大,资产阶级以它为思想武器进行以封建斗争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⑧④
8、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加之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人民易于接受宗教
9、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加强 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题:
材料一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这句话,想弄清它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1)材料一表明了马丁·路德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材料二反应的事件是什么?路德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如何?(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马丁·路德赛格改革的历史作用?
1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4—16世纪中国与欧洲在思想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参考答案:
1、答案:C 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16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欧洲历史展的趋势,而天主教会神学统治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要求突破其束缚,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枷锁。2、答案:A 结合路德起来进行反天主教会斗争的背景找出直接的原因。3、答案:B 单纯信仰耶稣即可得求,就摆脱了教皇、教会、繁琐宗教仪式的束缚,从而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4、答案:D 注意准确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它反映的是两大对立阶级,附带有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矛盾,但决非是单纯争权夺得的内部斗争5、答案:D 注意教材对新教的解释,英国国教不属于路德教。6、答案:C 加尔文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就是要使资本主义发展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7、答案:B 注意审题,④表述错误,以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宗教影响巨大,但绝非“力量巨大”。8、答案:A 注意分析特殊历史现象的成因,B、C、D三项都未能正确提示原因。
9、答案:C A项表述不准确,B、D两项不符合“最大”,只有C项更符合题意。10、(1)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意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罗马教皇向德意志兜售赎罪符。
马丁·路德反对出售赎罪符倡导信仰得救。 (3)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
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11.中国:出现李贽的异端思想,反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性。 西方:掀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奉行八股取士,思想保守。 欧洲工商业发展比较迅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较广泛;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各国展开工商业竞争,追逐财富成为社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