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新教材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好地顺应音乐文化发展潮流,不失时机地将音乐艺术精华融汇于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之时,迎来了通辽市第二期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1—3年级、中学音乐6—7年级(上师大版)新教材出版了,与以前教材相比较,新教材的成功之处是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物化到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构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综观已出台的新教材,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创造性、充分的开放性、显著的综合性和广泛的合作性。 一、音乐新教材的特点
1、鲜明的时代性。新教材中引进了具有鲜明特征、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数字化时代的音乐、民间传统的音乐、娱乐音乐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作品,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作品。即符合现在的审美特点,同时这样的设计也隐含着音乐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道理,使学生树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现象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事物的发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
2、丰富的创造性。由于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等特点,它必然能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这种能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这种能力能更好地得到培养 。新教材中体现创造性的地方有许多,欣赏、唱歌等教学都可以有教与学的创造性体现,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创造与活动”,如:“漫步动物园” (六年级),不管学生用有音高的旋律还是用没有音高的节奏来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都培养了学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
第 1 页
力和不同类型表现方式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充分的开放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二期课改的重要思想和行动口号。要促使学生发展,就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新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新教材的每一课的主题切人点都比较小,为教学中的拓展留下了广泛的空间;新教材是以音乐人文现象作为结构教材内容的条件,为引导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深入探究提供素材。
4、显著的综合性。新教材的内容上除了音乐本身以外,还涉及到大量的舞蹈、文学、历史、戏剧、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新教材的综合因素其实质就是把音乐放到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中,音乐作品的产生、音乐流派的形成等现象都是受到了其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材框架结构特点
各课(单元)教学主题鲜明,人文色彩鲜明。古今中外的教学课题循环穿插,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整体化内容设计,使听、唱、奏、创作、律动等教学活动更加紧扣主题。模块化的栏目组合,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实施新教材的策略与方法 1、更新理念是前提
学习模式:实施新教材试验工作的困难,首先来自音乐教师们对二期课改精神的认识不足,他们虽然对老教材并不满意,要求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旧观念来看教材, 最为突出的是不能正确地把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甚至出现重技轻艺的现象。因此理念问题没有解决好,
第 2 页
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就不能自如的运用。因此在新教材试验的前期,我们首先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抓起。
从而正确理解〈行动纲领〉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的四个突破口,通过听听、学学、议议,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活动为基础,适当淡化乐理知识、视谱内容,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功能的指导思想和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提倡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的音乐基本训练、以即兴创造为抓手,以想象、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需要的音乐学科教育体系的四个突破口。
2、指导方法是关键
方法模式: 观念的改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数千年以来一直是私塾式、梨园式的师“授”生“ 受 ”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教师本身所接受的就是此种教育,只是角色的转变而已,即有学生转变到教师。由此通过三条途径来解决:
(1)途径一:以课题为抓手,把我们在新教材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加以解决,进一步推进试验工作不断深入的研究。 运用了“二期课改音乐新教材”教学中研究性的模式,受到了市教研员、新教材主编及教材组人员和各区县教研员的好评。肯定了我区在新教材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我们在新教材专题性研究的系列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同一课内容或同一份教案的教学中,由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等,这就牵涉到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问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