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传记,了解放射性元素。
第二课时讨论学习放射线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与危害。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投影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带给许多爆炸幸存者产生的遗留症。
旁白: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带给许多爆炸幸存者的是饱受辐射后遗症的折磨,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对人类更多的是心理的创伤。
投影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和泄露后的图文及周边环境图。 叙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于 2005 年公布的调查报告中称,只 有不到 50 人在核电站爆炸中死亡,但因遭受长期辐射而患上各种疾 病、最终导致死亡的人数却超过 9000 人甚至更多。所有这些对人们产生了难以消除心理创伤,那么什么是放射性呢? 我们还要从放射性的发现说起: 课堂教学:
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小组活动:让学生按小组公布他们收集的相关科学家的资料,选择较为详细的组,让他们向全体同学进行介绍,其他组可以为他们作补充。(学生资料:见科学家小注)
教师:引导学生查看阅读材料,简单介绍贝克勒尔、伦琴、居里夫妇对放射性的发现作出的贡献。
(在介绍居里夫人时,特别介绍她在艰苦条件下,取得举世瞩目的科学成果过程中,开展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情操教育。)
小组活动:按小组分别将他们收集的相关放射性元素发现的知识的成果,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
学 生 资 料 : 天然放射现象
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在实验室中无意把磷光物质防在包有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发现底片感光,从而发现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
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可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其中一种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三、放射性现象
1、什么是放射性现象? 学生作答:略
教师:像铀(U)、钋(Po)、镭(Ra)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叫放射性现象。这些能够自发放射这种穿透力很强射线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2、射线究竟是什么?
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比如: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为了了解它们的性质,人们做了很多实验。
录像:播放放射性物质通过电场或磁场的现象。并观看图 6.1.3 α βγ穿透
力
教师介绍实验过程: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很厚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很强的电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通过电场后的位置记录下来。从照相底片上看到,放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带异种电荷;中间一束不发生偏转,说明它不带电, 是中性的。
这三种射线有哪些性质呢?它们的实质是什么呢? 四、三种射线
设问:这三种射线究竟是什么?
1、α射线
一束在电场中偏向负极板的射线,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 2 倍,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α 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结论:α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
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
2、β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