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 荷塘月色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 )。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偶有云朵经过,为月亮平添了几分哀愁与含蓄。天上地下相互辉映,别具________的荷叶上,露珠在月光照耀之下更显分明。一幅荷塘月色图已呼之欲出。再加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偶尔相应和,静中有动,动处却又更显出幽静之美,更给眼前的这片美景增添了真实可感的意境之妙。此外________的小径,_______的树影,以及_______的采莲少女的自赏,也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B.《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显出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 C.《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D.《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字里行间显出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 答案 B

解析 前半句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荷塘月色》是……散文”。“淡淡”“无上”应分别与“哀愁”“美感”搭配。句子前后主语应保持一致,“字里行间”可以理解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B.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C.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 D.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 答案 C

解析 注意句间事理逻辑:先“跨越……”,再“……走来”。“款款”一词应修饰“走来”。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韵 幽僻 斑驳 顾盼生辉 B.风致 幽僻 斑斓 顾盼生辉 C.风韵 偏僻 斑斓 迁延顾望 D.风致 偏僻 斑驳 迁延顾望

答案 B

解析 风致:除了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外,还可指风味、风趣。除此之外,还有风度、品格和情趣等语义。风韵:除了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幽僻:昏暗而僻静。也指诗歌创作的深幽与冷僻的意象特点。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斑斓:灿烂多彩。迁延顾望:表示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顾盼生辉: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4.下列对《荷塘月色》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写月色下荷塘的美景,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审美情趣、深沉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在欣赏美景的淡淡喜悦中,又流露出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现实的淡淡哀愁,荷塘下的月色似化作朦胧恬静的轻纱,真正是情与景融合无间。

B.运用比喻,形象生动。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来描绘荷叶、荷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的情状,加强了描写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文中写荷香、写月色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更是妙不可言。 C.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如动词“点缀”“泻”“浮”“洗”“笼”都极贴切。叠词的运用更是匠心独运,文中如“田田”“亭亭”“脉脉”“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等,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D.语言华丽,刻意雕琢。文中引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为整篇文章中华丽的语言锦上添花。 答案 D

解析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贯是朴素洗炼的,本文当然也不例外。他在语言方面刻意出新,但决无雕饰之感,正如评论家所谓“新而不失自然”。文中引用旨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江南故乡的惦念,谈不上给华丽的语言锦上添花。故D项错误。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各种通感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也许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著作里已说:声音有“尖利”和“钝重”之分,那是比拟着触觉而来的,因为听、触两觉有类似处。我们的《礼记·乐记》中有类似的文字,“故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作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这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说珠玉相撞击的那种清而软的声音与琵琶声相似,并非“令人心想其形状”。一句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或“视觉、触觉、听觉之间的相通”等类似的话) ②“以耳为目”(或“视觉、听觉的相通”) ③他只是把听觉联系听觉,并未把听觉沟通视觉(总结上句)

6.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8.选文第一段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等月下荷塘美景。本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丰姿;同时运用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还有一种音韵美。

解析 写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的丰姿和动态美。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感情,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写荷叶、荷花等,是静的画面;写荷波,“像闪电般……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是动的画面。 9.“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眠”和“小睡”各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酣眠”在这里指月光朗照,“小睡”指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以睡眠作比,符合当时月夜人静,大多数人已入眠的环境,表现出月色下荷塘的朦胧、素淡,与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吻合。

解析 联系前文“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即可理解“酣眠”和“小睡”各指什么。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要指出整个句子写出的景物特点及其与作者的情感的关系。

1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的是月光、树影糅合在一起的视觉形象,作者将其比作“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烘托出温馨、幽雅的氛围,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仿佛把人带入一种清幽无比的环境,收到了美的艺术效果。

解析 赏析句子应该从句子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作答时,首先要分析该句是如何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的,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即可。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说 荷 赵文英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着的荷。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排比的手法,描写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荷的倔强,荷的勃勃生机。这样写突出了荷在恶劣环境中不言屈服的抗争精神。

B.文章引用古诗词名句,让我们睹诗知人,在他们“华美、隽永的诗章中”体味诗人赞荷、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荷塘月色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ohf9rpqm38gut0xsx29kcek7hlwh0143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