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部编人教版2024---2024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28分)
1.请同学们把下列一副对联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胸无点墨 ,下笔岂能行云流水? 腹有诗书,行文自当落叶飞花!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4)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第1页,共14页 (5)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7)韩愈在《马说》中,提到就算有千里马,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只会落得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下场。
(8)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3分)
无论是洋洋几十万的hóng( )篇巨作,还是寥寥数语的经典语录;无论是立意高远、技艺精zhàn( )的名著华章,还是质朴平实、深入浅出的俚句俗语,都可以引人入胜,撼.
( )人心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就是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汉字,几千年来,绽放出一朵朵绚烂夺目的文学之花,凝结出一枚枚丰硕诱人的思想之果,谱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谐乐章。
4.请你给下面的一段话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3分)
我当时( )觉得圈得可笑,( )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 )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
第2页,共14页
题目。
A.虽然 但是 也 B.因为 所以 并且 C.不但 而且 却 D.不仅 却 因而 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马说》—韩愈——宋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北冥有鱼》—庄子——战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6.请用一句话概况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含标点)(3分)
牡丹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校园里总能传出朗朗读书声,全市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感受着中华经典美文的艺术魅力,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经典美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创建和谐校园再添亮点。
7.请以“诗歌”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抒情性文字。(不少于50字)(3分)
二(38分)
第3页,共14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
,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
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
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
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
,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腰.白玉之环( )(3)遗.其亲戚( ) (4)辍.食辞去(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第4页,共14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10.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
要概括。(5分)
(二)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2分)
【材料一】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
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
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它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
第5页,共14页 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三】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1)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
第6页,共14页
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委婉而绵长。
11.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对说明大雁的特点起什么作用?(4分) 12.下列诗句借雁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请将其归入材料三对应的小标题中。(只填序号)(4分)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3)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雷冬梅,2003年第15期,有删改)
第7页,共14页 应归入小标题______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应归入小标题_____ 13.大雁身上有哪些值得称颂的美好特质?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其中的三点。(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③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 第8页,共14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专为产卵用的。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
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
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
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④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⑤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它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⑥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
第9页,共14页 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它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⑦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从不知道的事情。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扎刺,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致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的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地积累知识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
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
(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14.“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句中“大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结合文章概括下面内容:(8分)
第10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