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作文:2020高考材料作文“新冠疫情标语”写作指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作文:2020高考材料作文“新冠疫情标语”写作指导

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新冠疫情标语”写作指导 杨胜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湖南省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首先,明确作文类型。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以完成任务为要。题干部分“……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已经明确了写作任务。

其次,写作要求剖析。

明确写作对象,抓准概念。核心概念是“民族语言”,不宜扩大或缩小概念,将对象置换成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中华诗词、中国汉字都是不准确的。“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时所使用使用的语言。简单点说,就是传统的、本土的语言,不能抛弃“民族”这个限定,泛谈人类所有的语言。当然,由民族语言出发,有充分阐述,再关联到文化层面,是未尝不可的。 审读题干要求,界定范围。“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就是要求考生从“传承、创造和运用”(或者从三类标语)中,选择一个角度展开作文,不宜每个角度都写一个版块,面面俱到。但如果能抓住其中一个角度,以某一点为侧重点,带动其他两个点,将另外二者融入其中也是符合要求的。只是要注意写作中心一定要突出,主题一定要集中。 比如我们从“运用”民族语言这个角度,可以写运用民族语言能够带动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创新,但是中心词和主题一定要在“运用”上。再比如说我们也可以从“创造”民族语言的角度,谈在“运用”民族语言中进行“创造”,用“创造”的方式进行“传承”等等。无论何种选择,大家一定要明确的是,其他两个关键词,只是为文章主体关键词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再次,行文构思指导。

对于这个类型的作文,我们以前讲过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切入,但在实际作文中要学会选择最易于驾驭、易于展开的角度。比如选择“传承”

民族语言的角度,可以从为什么要传承,怎么样去传承来行文;选择“运用”民族语言的角度,适合于从怎么运用,要遵守什么原则去行文;选择“创造”民族语言的角度,可以谈为什么要创造民族语言,怎么创造民族语言。选择的侧重点不同,展开的维度就不相同,写作难度也就不相同了。

最后,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行文时最好不要完全抛离题中材料,应是由抗疫标语的不同风格引出你的观点。且,材料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标语,那么在行文中,可以做对比权衡、分析提炼。

(纪陈老师提供) 【阅卷手记】

此题很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要求考生既能有立场有态度,又避免武断与绝对。考生固然可做褒贬,但都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在于能否扬抑得当、拿捏有度。 关于前两则材料特别是材料一,有同学认为是“低俗”,全文集中火力对此进行批判。我以为要慎重评定。

语言确实有雅俗之分,但这个“俗”是相对的,民间生活用语,重在表达观点、立场,传递信息,往往通俗直白,甚至有的粗俗不堪。乡间、街头这种场合,若都使用太雅的语言,有的人未必能懂,效果不一定好,阳春白雪也可能曲高和寡。这主要是对使用场合、对象(受众)的考虑。 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整体文化水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第一则标语中的两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戏谑之语,是善意的警告,是为了增强语言力度。这和网传的那些“雷人语言”还是有所差别的。

从深层次考虑,语言除了完成沟通交流、信息传递的功能,雅致、内涵、清新、美感等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的深层次思考就来了。 (杨胜利老师提供) 【标题示例】 部分来自考场佳作 1

抗疫标语,就要直击人心 给力的“乡间标语”!

大疫当前, 标语岂能软绵绵?(58分) 好标语,就该凝聚精气神

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气势(55分) 抗疫标语,贵在通俗

若能点醒人,何妨俗一点? 标语之辩背后的文化自卑 接地气,就是好标语 2

莫让汉语“俗”透了(56分) “风月同天”增添守望相助的暖意 标语要多一点人文关怀

既要警醒有力,也得顾及公众情绪 别遗失了民族语言之雅 3

因时制宜,不拘一格

只有场合不同,而无高下之分

用好我们的民族语言

文辞各异,心意相通(58分) 亦刚亦柔,汉语之美 汉语的雅俗之辩

“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各领风骚 “风月”与“加油”,各美其美 好的标语,无关雅俗(57分) “加油”和“风月”,都彰显文化自信 【满分范文】

用好我们的民族语言 王贞紫

一声“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跨过千山万水款款走来,打动国人的,何止是贴着这句标语的抗疫物资,更多的是让我们幡然省悟,原来我们天天接触、耳濡目染的汉语方块字,竟是如此之美!

【形象切入,点出话题,且不显赘余,在诸多考场作文中,让人耳目一新。】 有人会说,一边是“日月同天”,一边是“丈人来了也得撵”,日本人都要给我们开诗词大会了。但君不见,日本人用的不也是我们的汉语吗?还是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只是,我们在追求汉语的流行通俗接地气时,忽略了汉语之高雅诗意。由此,我们是要做些反思,用好自己的民族语言,让这份文化自信更有底气。

【抛出“有人”的观点,对材料加以简析,顺理成章提出文章观点,也引出下文的具体阐述。】

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对先人智慧应有的认同与承继。无论是“青山一道同云雨”,还是有些通俗有力的民间标语,其实多是汉语言多姿多态的体现。而相比之下,那些隽永的古诗文更击中人心。不得不说,在古代,生活并不富裕,教育并不普及,但诗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名句,这些语言历久弥新,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美好。如果这种美感逐步钝化,我们有负于这几千年文明,也对不住苦心孤诣的先人。文化自信从那里来,不就是继往圣之绝学? 【分论点一,回溯过往,致敬古人,传承文化。从材料的标语说起,强调传承民族语言的意义。】

用好民族语言,使我们当下的表达更显深邃动人。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几句古诗,不只是追求诗意和雅致,还有外国友人对严峻现况的热力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纸短情长,蕴含了对一衣带水邻邦的深重关切。这种语言所生发的力度,不是几吨赈灾物资可以比拟的。用好先人之言,而不仅靠几句大白话,有助于我们更好表达所思所想。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希望企业家着眼长远,告诫其“不畏浮远遮望眼”;欲表达中国对欧盟的支持,便提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时代的深沉忧虑与殷切期望,对人心的抚慰和勖勉,浓缩进古语之中,分量就足了,而语言也活了。

【分论点二,面对当今,结合现实,优化表达。思路开阔,举例典型,叙议结合,既谈了意义,又涉及怎么做,有说服力。】

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赋予未来最好的礼物与恩泽。或许多年后,高楼大厦已坍塌,江海湖泊已干涸,功绩名利已化为尘土,然而民族语言之光却穿透历史,永不消褪。这,大概是我们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礼物,正如前人传给我们一样。试想,多年后被高科技裹挟着长大的新青年,面对他人之艰难困苦,除了说“我挺你,老铁”,还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吗?男女两情缱绻时,是只会一句“我喜欢你”,还是会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称赞别人有才,是说“你太油菜花了”,还会会说“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想,都会说,才最好,但是后者,显然更匹配五千年历史熏陶下的华夏子民形象。

【分论点三,思索未来,着眼长远。娓娓道来,散文化的表达,体现文学积累,让文章读起来有情味。】

前人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回响,或黄钟大吕,或空谷足音。《诗经》华美,不应曲高和寡;民谚俗朴,不应走入恶俗。诚然,无论是哪种语言风格,用好才是王道。我们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代代相传,并借此,眺望更广袤的世界。用好民族语言,绝不是钻故纸堆,泥古不化。若民俗与雅乐交织,传统与现代结合,传承与创新共生,定能搭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我们的情感王国也不至于野草萋萋。 【古今融合,辩证说理,深入论述。】

这正是:传古人之语,品精妙之理,扬文化自信。当我们善待了民族语言,她亦将给我们丰厚回馈。无论足迹所到何处,我们都可以深情告白:美哉,汉语! 【总结全文,语言凝练,强化观点。】 【教师点评】

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追求“个性写作”的师生或对模式化作文存有偏见。其实,考场情势局促,写作“模式”、“套路”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运用,扬其长,避其短,增其色。 本文可谓“模式化作文”与个人风格相融合的典范之作,既规范饱满,又生动出彩,这取决于作者灵活驾驭语言的功底和融会贯通的思想。当然,本文不尽完美,但能在考场作文能有如此表现,已不必过多苛求。(杨胜利) 【考场佳作】

拭去语言文字上的风尘 杨逸凡

元日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打破了冬日的温馨;但疫情如火,却也阻挡不了各方援助的善意如潮。日本援华物资上的一系列表标语在此时不禁使人眼前一亮:“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中国盛唐的诗篇着实应景,但感慨之余,却也应有更深的思考。

【开篇由“战疫”和“标语”引出话题。】 都说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确实不假;但在不知不觉中,能够重视并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传至我辈,切不可令其蒙尘。 【承接上文,进一步明确观点。】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之厚重,历史之悠久,传承之深远在世界版图上首屈一指,时至今日更是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奉若珍宝。但当我们感慨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时,可曾反思过自身的态度与做法是否合时宜。君不见,众多学子不悟语文学习要义,一味专攻数理化以致学科天平严重失衡;君不见,大学国学课程寂寥无人门可罗雀,国学精粹之传承岌岌可危。汉语言文字,这蕴含着古人情感与智慧,给予中华民族文脉力量的瑰宝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

【正反对比,联系现实,表达对汉语言文字被忽视的担忧。】

民族语言,其形势其现状令人痛心,究其根本,是汉语言文字的侵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文化与科学的天平悄然向着后者倾斜。其次,键盘敲字,碎片化传播的普及,乃至网络用语的泛滥无疑在加快着这种进程。优美书写已成过去,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但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民族的语言是先人馈赠的瑰宝,是岁月陈酿的琼浆,怎会被当做时代的糟粕而践踏抛弃,文化意识已然在每个国人的内心觉醒。正如顾城所言:“我相信这一切,只有经历埋葬,才能获得新生。”

【深入论述民族语言形势现状的根源,运用比喻、引用诗句,增添了文采。】 疫情当头,君可见,“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通俗易懂的文字蕴含着衷心的提醒与告诫;“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坚韧不拔的信念在押韵美感的衬托下

显露无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古文中的言辞也于今朝绽放出了新的活力。摆脱了委婉徐迂的汉语言文字,给予了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民以力量,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吹响了号角,鼓舞了士气。

【列举不同类型的标语,指出汉语言的魅力。】

幸哉!汉语言已然复苏,璞玉经琢,显露光辉;宝剑砥砺,尽露锋芒! 【承上启下,情感迸发。】 “汉字听写大会”,“加大语文权重”,一时之间,在弘扬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语言的旗帜下,“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揆诸于世界,汉语言同样也引领了一股浪潮:各地的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便深受外国友人尊崇,热闹非凡;外国知名大学也纷纷开设汉语专业,学习中国文化。

【联系现实,正面举例,给人以信心和光明的前景。】

当然,赓续民族语言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思想意识的觉醒,也需要实际行动的帮衬。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命脉,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擦拭去语言文字上蒙蔽的风尘,文明的精髓会熠熠生辉。

【简述办法,强化观点,照应开头,语句富有表现力。】 相关素材】 【“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之辩,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齐上阵(多角度时评) 【作者:杨胜利,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优秀教师,高考(作文)优秀评卷员,湖北省国学经典研究名师工作室成员,市德育与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员,《帅作文》特约编辑,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湖北教育》《高中生学习》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现执教于夷陵中学。】

高考作文:2020高考材料作文“新冠疫情标语”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2020高考材料作文“新冠疫情标语”写作指导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新冠疫情标语”写作指导杨胜利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湖南省炎德大联考·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老实在家防感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lkz7nsvi9pg7z7hdvh6c4rp7oypx00sr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