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几个月以来,在山东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医院门诊上常发现以高 热、贫血、轻度黄疽、皮肤发红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大部分猪场 猪群己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疫苗进行了免疫预 防接种,因此很多人怀疑为猪弓形虫病,但用磺胺类等药物治 疗,均未见效,并出现死亡。我们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结合 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 果。
1、病原特点 在猪体内存在有两种附红细胞体,一种是猪附红细胞体,另一种 是小附红细胞体。后一种对猪不发生致病作用,常引起猪发病的 只是前一种,它能使猪发生一种热性病。猪附红细胞体是这两种 原虫中较大的一种,直径平均为 0.8 微米,最大的可达 2, 米。通常的形态是环形,也有球形、杆状和发芽状的。这些原虫 通常依附于红细胞上,有时也游离5微 于血浆中。其增殖是在红细胞 内行二分裂萌芽法。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 温,在5C能保存12天,再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 C条件
下可以保存 80 天。
2、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一开始,少数猪或个别猪食欲不振,精神
萎 顿。此时体温在39C左右,以后病猪食欲废绝。3天以后体温开 始上升,并稽留在41C一 42C。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 结膜苍白贫血。有的猪呼吸加快,每分钟达
40?60次。粪成球
状干硬带有粘液和血液,尿少而黄严重时呈红色甚至褐色,饮水 量也明显下降。到第五天以后,病猪耳采由红变紫,有的病猪两 后肢出现麻痹,随之就是臀部和背部出现红色斑点,鼻腔中有时 流出脓性分泌物(由浆液性发展而来) 。很快,身体各部位的红 点连成一个整体,整个猪体都为红色。此时体温有所下降,在
40 C左右,当下降到39 C以下时,猪濒临死亡。 在养猪生产中如发现猪废食 3 天以后(有的 4?5 天)出现体温 上升到41 C?42C,即先拒食后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同圈猪大 猪首先发病,继而出现耳朵紫红色即应考虑是猪附红细胞体病。 但确诊还要结合实验室检查。
3、剖检病变 可视粘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皮下组织及肌间湿润、散发点 状出血;全身骨骼肌色泽变淡、稍黄染;肝表面有黄色条纹状坏 死,胆囊充满胆汁;肺叶边缘充血、出血;纵隔淋巴结水肿;心 包积液,心脏肿胀,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脾脏肿胀、柔软,切 面有稀薄血液。
4、实验室诊断
4.1 血液压片 取病猪新鲜血液一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 盖玻片,油镜暗视野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多种形 态如球形、椭圆形、环形及杆状的闪光虫体,这些虫体能前后、 左右、上下伸展、旋转、翻滚。由于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有张力 作用,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呈锯齿状、菠萝状等不规则形 态,一个红细胞上可附着数个至数十个虫体。
4.2 姬姆萨染色镜检 取病猪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在 1500 倍油镜下,可观察到附在红细胞表面的淡紫色、呈多种形 态的附红纲胞体,而以点状、不规则的环形为多,其特点是当调 动微动螺旋时,折光性较强,附红细胞体中央发亮,形似空泡。
5、治疗 咪唑苯脲 20-30mg/kg 体重肌肉注射间隔 24 小时再注射一次 。注 射本品前,可先注射地塞米松以防猪只过敏;注射本品后若有猪 只出现严重的气喘症状,可以用硫酸阿托品缓解。 6、讨论
6.1 该病是 1950 年由 Salitter 首次报道, 1972 年在我国首次 发现,因病猪表现皮肤发红,俗称红皮病。主要发生在夏初至深 秋,其它季节亦可发生,当温度高于 20 C,湿度大于63%,常 呈地方性流行。其自然传播方式尚待研究,但吸血的节肢动物可 起到传播作用,亦可通过污染的针头、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