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之解释题
: 汉语 (144)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 足。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名口“精卫\,其鸣自談。裁:呼 叫。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埋:填塞。 (4)夸父与口 逐走。逐走:竞走,赛跑。 (5 )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桃林。
(6)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湍:水流急。浚:深。 (7)其石之突怒 假蹇、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殆不町数。假蹇:盘曲高耸的样子。殆: 几乎,差不多。 (8)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韻Z登于山。冲然:向上 冲的样子。鶴: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也叫“马熊”或“人熊”。
(9)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刈:割。烈:火猛,此处作 动词,意思是
猛烈地烧起。 (10)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效:呈献。 (11)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渊然: 深沉的样了。谋:谋划,商讨。(1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Z 士,或未能至焉。匝:经历一周。旬:I…天为一旬。好事之士:此指爱好 山水并到处搜奇选胜的人。 (13)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 鄙陋。此用作意动,即“轻视”之意。(14)以兹丘之胜,致之泮、镐、鄂、 杜。胜:景致优美。
(15)常衔西山Z木石,以埋于东海。以:介词,
(16)女娃
表示两件事Z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冃的。略等于“用来”。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故:所以。 (17)夸父与日逐走。父: 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乂写作“甫”。与:介词,译作“跟”。
(18)由其
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岛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以效兹丘Z下。以:连词,相当于举:副词,全,都。 (19)是其 果有遭乎?其:句中语气词,表推测的语气。 九、简答题
1、《说文解
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 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 1 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 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乂分为上下。 书中在每一篆文下而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 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 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屮骨文、金文的桥梁, 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 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 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 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 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來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來代 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白的性质,并说说它们 的区别。“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來造的“暮” 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 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 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木有其字的通假。 3、举例说明词义引中的基本 趋势是什么?从本义和引申义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 的基本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江”、“河”由专指 长江、黄河引申为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好”由女 子貌美引巾为泛指美好,“涉”由淌水过河引巾为泛指过河,都是词义由个 别引申为一般。 再如:“道”、“術”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权”由秤 锤引申为权力、权变,“骄\由马高人,引申为骄傲、白高白人,“析\由劈 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体引申为抽象。4、根据以下例句,说 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1)《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 灵。”
(2)《荀子非相》:“人Z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
(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Z人,不耻相师。\
(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
以其有辨也。’‘
(4)《说文》:“民,众萌也。\
不可使知Z。” ( 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Z。\“人”、“民” 两词
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
禽啓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1)(2)皆为此义。“人”可以 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 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屮被认为愚昧无 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
(4)、(5)。(6)皆表示了这个意 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
同义词“饥\、饿''之 间的差别: 《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论贵粟疏》:“饥Z于食,不待廿旨。\业,虽饥不饿。\
(1)(2 )
(3)《韩非了饰邪》:“家有常
(4 )《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6 )《左传宣公二 年》(宣子)见灵辄饿,
问其病,曰:'不食三H矣。'” (7X论语
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 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垂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 东西。如例句(1)、(2)、(5)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木没 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如例句(6)、(7)皆是。 “饥”和“饿'‘的区别,述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 句(3) “虽饥不饿”、例句(4) “宁一刀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 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恭”、 “敬\之间的差别:
(1)《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
(2 )
(3)《礼记少
《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4)《论语了路》:“屈处恭,执事敬。”
(6)《论语颜
(5)《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渊》:“君了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 慢的意思,但是两词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恭”侧重外貌,多指对人恭谨 有礼貌,不怠慢。如例句(1)、
(2)皆是。“敬”则侧重内心,指内心的肃 静,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如例句(3)
接待宾客用“恭”,举行祭把 用“敬”,又如例句(5) “貌思恭”,“事思敬”等,都说明“恭”、“敬”二词的 区别。另外,“敬”还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如“敬业\,“敬老\,这些用法, 也是“恭''所没有的。7、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 别:
(1)《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