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与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考虑: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您认为生动的句子,认真体会,并说说您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考虑: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依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
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纳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如此,读者才能清楚地明白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纳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幸免有支离破碎的感受、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幸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您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您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认真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