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孩子不输出怎么办?
小唱有遇到很多家长问:孩子不输出,是否就代表了启蒙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家长实在不需要这么焦虑。给孩子输入了很多却迟迟等不到输出,有可能是启蒙过程出现了错误,导致孩子正经历着“语言沉默期”。
语言沉默期(Silent period)是由著名的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克拉申最早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的时候,需要先经历一个大约为期一年的听的沉默期,然后才能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的沉默期长短因人而异,越小的孩子(6岁以下)沉默期可能越长。有的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的需要半年或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克拉申认为,沉默期是孩子习得语言、构建语言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他们必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通过听的过程,自我发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从而提升他们对于这一种语言的表达能力。
孩子语言沉默期的表现:
第一,孩子不开口,无论家长怎样引导和启发就是不开口; 第二,孩子语言接受慢、学得慢,学了好长时间也只会说几个单词或者是几句话,听力理解较差。
那么遇到语言沉默期,家长该怎么做?
克拉申曾指出,“沉默期为幼儿通过听来建立语言能力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在通过听形成足够的语言能力之后,说的能力自然就出现了。”由此可见,在语言沉默期,有效的输入至关重要。 1、给孩子充分大量,可理解的输入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两点,一是“可理解”,二是“量”。回想一下家长在教儿童说母语时,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简化一些语言(将复杂的表达简化),并且还会不断地重复,在二语习得时也一样,老师或家长提供给孩子的语言材料一定要简单,要可理解,例如简单的动画片、故事片,还有一些语言简单、重复性强的儿童读物,或是利用教具辅助孩子理解,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2、语言教材要有趣,生活化
语言材料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理解,这点不用多说,但是“有趣”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有趣”有两层含义,一是语言材料本身很有趣,比如好玩儿的动画片、小人书、笑话,二是老师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让其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让语言素材变得有趣,便于儿童理解,比如老师生动地描述、木偶剧表演、分角色对话以及各种教具的配合。
3、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互动的环境
可能会有老师或家长有误区,就是既然孩子处于语言沉默期,那干脆就别让他说了,光听就好了。但是不加引导的听是对孩子起不到
任何效果的,语言需要互动,就像婴儿在学习母语的时候,虽然他并不能完整地说出一个词,但是家长仍不放弃和婴儿“对话”。二语习得也是如此,在孩子接受到语言素材后,比如看了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你看了什么电影?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你喜欢她吗?她叫什么名字?里面有首歌很好听,你能教我唱吗?这些问题不一定全部都要用外语提问和回答,老师和家长可以适当选择,英汉互补。
4、不强迫,不勉强,多鼓励,多包容
从心理上说,由于每个儿童性格不一,沉默期长短不等,因此老师要格外耐心,悉心引导,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开口也不要过于勉强,以免适得其反。如果孩子能够开口说,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容忍孩子的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