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华《运营元素》:数造未来,移动时代的企业碎片化生存法则
你以为你就是个运营公众号的,然后你会得出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结论是:你就是策划选题,然后挑逗你的粉丝,让他们分享,转发,进而获得更多粉,最优质的情况是,如果每个月还能出产一篇10万+,没错,这的确是个好思路。但回顾一下,依着这条路,到底有多少公众号运营者实现了理想...我不是说你的思路错了,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方法错了,以公司明显开设的公众号绝对不是简单的写文章发文章的工作,如果是这样,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做。没错,公众号运营这事本身不难,难在方向与方法。
如果你是做以品牌宣传的公众号运营,你需要确立几个工作原则:
第一,品牌宣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更大范围的扩大知名度,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
第二,因由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宣传,其表达方式基本为文字,视频、音频等,你玩不出更多花样来;
第三,微信公众号本身的产品特性: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区别于PC端口,而且其他网站或者APP根本抓取或者呈现不了),意味着你所发表的文章无法冲破微信系统。
联系联想以上三点,能否得出一个简单结论:依托微信公众号而开展的品牌宣传工作如果不突破微信系统你就称不上宣传二字,从根本上扩大不了知名度,提升不了企业和品牌形象。必须将既有的文字、视频、音频突破微信系统,呈现和曝光在更多地方。记住一点:呈现和曝光,是品牌推广的一个基本原则。
照着这个逻辑,以公司化运营的以品牌宣传为主的微信公众号在运营时,需做一个突破,以微信公众号为产出地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在对外传播上,除公众
号是产出地外,得同步曝光在更多地方,比如企鹅号、百家号、简书、搜狐媒体平台、网易号,关键是你得曝光在今日头条这样的大平台上,如果有可能的话,再想办法选几个不错的博客,也可以持续更新。有些做品牌的同学会跟我说,这些地方也没有什么阅读量,就不要谈曝光了,但我必须非常清楚的告诉你,基于文字内容表达的品牌宣传工作本身就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你以为你能写出爆文,但事实上,写出爆款文章的几率并不那么高,除非你是策划高手,问题是策划高手太少了,资质不高的时候只能用勤奋来补充(无论对任何工作,均是如此)。之所以选择切、百家、网易、搜狐等的目的还在于,在这个时代,不仅仅移动互联网,就是在PC端,照样有大把的人在阅读,而你把自己拘泥在微信这个封闭系统里,你所做的品牌宣传和推广仅仅只是完成工作而不是做的更好。按我的理解,真正好的品牌宣传是UGC,是强互动,是高频与碎片的信息流。
如果一定要划分一个区间,在我看来,产出文章,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这叫内容产出;而品牌宣传的第二步工作叫对外推广与曝光,就是将内容产出呈现在更多地方;第三部分工作则是如何挑逗与互动。互动做不好的品宣都不是好品宣。你别跟我讲理论,讲局部公众号的问题,你别忘记了,我这是私人号,私人号纯粹就是个自嗨的地方,不承担品宣责任,而以公司开设的微信公众号这个基本准则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哪家公司基于微信公众号组建了品牌宣传部门,而这个部门只是产出文字,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你也只是个写文章的。作为媒体运营人员或者品牌运营人员,一定要深刻理解:媒体传播这四个字。
此外,在碎片化的数字时代,2018年我陆陆续续的撰写过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录此于后,读者诸君可以根据的运营实际理解与解读:
公众号的偏差——如果微信公众号上的活动只是为了薅羊毛,那么就简单直接的去薅。最怕的是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做的活动不像活动,文章不像文章,其实你发的文章就是奔着薅羊毛去的,却又不敢大大方方承认,这样的文章让人看着真的挺着急的。美有什么用,写的好有什么用,在今天这样一个营销套路满天飞的世界里,你就是为了表达你美,你一样是有营销目的在里面的。比如说,获得更多转发,分享,提升阅读量,最终增长你的粉丝,但是,你可能忘记了,你的影响力有限,真正愿意分享的人并不多,你不是鸡汤,也不是专业类的知识……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里?某种程度上,以公司名义开设的公众号,还是粉丝为主。你跟我们的局部不一样。局部就是个人爱好,想到了,有感了,说说写写,无所谓粉丝,你说内心里想吧,当然想,我也想10万+,那不就代表着价值和知识的认可度吗?但没有,我也不觉得读者亏欠我了什么,我先是自己爽,其次才是读者爽,最后才是影响力。所以以公司名义开设的公众号这事,你要做的是更多营销,哪怕是更多互动,你的作用才能凸显,这是基本原则。无论营销也好互动也罢都是为了让公众号跟读者发生深度关系,让读者转发,分享,提升阅读量,增加粉丝量。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类的微信公众号,千万不能自嗨。回头看看身边,有多少以公司名义开设的公众号每天处于“自嗨”之中。
特别熟悉的人是不会看你的公众号的,反而是那些陌生人会仔细阅读。很多人是只看不说话,但不代表他不关注,他只是远远的看。所以,公众号运营,你只服务两类客户,第一,你的真正的铁粉;第二,你的远道而来的用户。一定要注意,公众号运营,所面对的面临的绝对不是自己身边的人,所谓近处无风景!
我一直有个UGC的梦想——有些公众号是一定要有UGC和联营概念的。比如像新兴的农业休闲生态游项目,无论是UGC还是联营本质都是为流量服务。如果只是简单几篇新闻稿,公众号文章之类的自说自话,根本没用,是不可能成功激活景区的知名度的。一定记住,是为景区知名度而战!也是为流量而战!
喜好旅游的这个群体也比较特殊,凡是来了的人,一定会分享会发朋友圈,这就意味着你得想办法将这些分享变成一种你天然的内容产出者。
标题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具有参与感。什么是参与感?参与感就是标题是否引起发问和思考,是否可以抛砖引玉,令用户刨根问底;是否引起反问和博弈。如果标题不容易引发参与,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无趣乏味,自然也不会有点击。另外注意标题的字数,不易过短。尤其是近几年营销类标题都有加长的趋势下,过短的标题很容易显得文章没有内容而无人点击。控制好字数和情绪,也是写作标题的关键(其实在很多年前我的第一本书籍《网络编辑基础》中关于标题章节都有讨论,有兴趣可以去那本书里阅读)。
今早一篇文章说:“我们的朋友圈,已经变成了公司的广告牌”,这里面有反感,有厌恶,也无奈,更有出工不出力.....只要身处职场,你可能或多或少的会被影响到。不发不分享,人家说你对公司没感情,对工作没态度,但发了分享了,似乎跟你也没太大关系,而且在朋友圈当中,也会被无视。如果你有感觉的话,你会发现,从去年以来,朋友圈的活跃度已经大不如前。这是个大写的尴尬,以我的看法,公司事务这件事,哪怕是公众号中的文章,是否转发与分享,取决于员工的认知,没必要要求员工一定要,一旦要求,就违背了“舒适度”这个原则。开心生活,快乐工作,员工越快乐,工作效率就越高,这是基本常识。
再说一个案例。我有一次到一个做农村休闲游的地方。我发现刷墙有特色,有句口号是“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那句口号一直记在脑子里,没想好怎么变换,或者换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于是一直拖着,就是到现在也没想好应该怎么表达,不过说实话,这句口号,不适用。有些口号可以刷在墙上,而有些则只能放在心里。比如像说的这句。我当时想的是,既然是农村休闲游,是否需要一句精准的口语来表达自己的定位,就像“成都,一座来了就不离开的地方”,虽然假大空,需要感受,但至少在目中程度上就是定位。农业休闲游,本身也是要给自己找个清晰的定位。联系到二段当中所述的,用户为什么要分享要发朋友圈,还是因为跟自己没关系。
郜永华《运营元素》:数造未来,移动时代的企业碎片化生存法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