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应将基底碎渣全部清理,回填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或粒径10~15mm的砂石回填夯实;
2 原状地基为岩石或坚硬土层时,管道下方应铺设砂垫层。其厚度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砂垫层厚度 垫层厚度(mm) 管道种类/管外径 D0≤500 500<D0≤1000 D0>1000 柔性管道 柔性接口的刚性管道 ≥100 ≥150 150—200 ≥200 3 非永冻土地区,管道不得铺设在冻结的地基上;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地基冻胀。
5.1.2 混凝土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基与管座的模板,可一次或两次支设,每次支设高度宜略高于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2 平基、管座的混凝土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低坍落度混凝土;
3 管座与平基分层浇筑时,应先将平基凿毛冲洗干净,并将平基与管体相接触的腋角部位,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填满、捣实后,再浇筑混凝土,使管体与管座混凝土结合严密;
4 管座与平基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对侧的混凝土高过管底与灌注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
5 管道基础应按设计要求留变形缝,变形缝的位置应与柔性接口相一致;
6 管道平基与井室基础宜同时浇筑;跌落水井上游接近井基础的一段应砌砖加固,并将平基混凝土浇至井基础边缘;
7 混凝土浇筑中应防止离析;浇筑后应进行养护,强度低于1.2MPa时不得承受荷载。 5.2.3 砂石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设前应先对槽底进行检查,槽底高程及槽宽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有积水和软泥; 2 柔性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宜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中粗砂垫层;软土地基宜铺垫一层厚度不小于150mm的砂砾或5~40mm粒径碎石,其表面再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垫层;
3 柔性接口的刚性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土质地段可铺设砂垫层,亦可铺设25mm以下粒径碎石,表面再铺20mm厚的砂垫层(中、粗砂),垫层总厚度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 柔性接口刚性管道砂石垫层总厚度 管径(mm) 300~800 900~1200 1350~1500 垫层总厚度(mm) 150 200 250 4 管道有效支承角范围必须用中、粗砂填充插捣密实,与管底紧密接触,不得用其他材料填充。
5.3 钢管安装
5.3.1 管道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等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施工单位必须在施焊前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焊接试验,并应根据试验结果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2 焊工必须按规定经相关部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根据经过评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施焊;
表5.3.2-1 焊缝的外观质量 项目 技术要求 外观 宽度 表面余高 咬边 错边 未焊满 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过渡 应焊出坡口边缘2~3mm 应小于或等于1+0.2倍坡口边缘宽度,且不大于4mm 深度应小于或等于0.5mm,焊缝两侧咬边总长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10%,且连续长不应大于100mm 应小于或等于0.2t,且不应大于2mm 不允许 注:t为壁厚(mm)。 3 沟槽内焊接时,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管道底部的焊缝质量。
5.3.2 管节的材料、规格、压力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宜工厂预制,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节表面应无斑疤、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2 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3.2-1的规定,焊缝无损检验合格; 3 直焊缝卷管管节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2-2的规定;
表5.3.2-2 直焊缝卷管管节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周长 圆 度 端面垂直度 弧 度 Di≤600 Di>600 管端0.005 Di;其他部位0.01 Di 0.001Di,且不大于1.5 用弧长πDi/6的弧形板量测于管内壁或外壁纵缝处形成的间隙,其间隙为0.1t+2,且不大于4,距管端200mm纵缝处的间隙不大于2 ±2.O ±0.0035 Di 注: Di为管内径(m),t为壁厚(mm)。 4 同一管节允许有两条纵缝,管径大于或等于600mm时,纵向焊缝的间距应大于300mm;管径小于600mm时,其间距应大于100mm。
5.3.3 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对接。 5.3.4 下管前应先检查管节的内外防腐层,合格后方可下管。
5.3.5 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外防腐层材料的种类及下管方法确定。
5.3.6 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mm。
5.3.7 管节组对焊接时应先修口、清根,管端端面的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5.3.7的规定;不得在对口间隙夹焊帮条或用加热法缩小间隙施焊。
表5.3.7 电弧焊管端倒角各部尺寸 倒角形式 间隙b 钝边p 坡口角度α (mm) (mm) (°) 图 示 壁厚t(mm) 4~9 1.5~3.O 1.O~1.5 60~70 10~26 2.O~4.O 1.O~2.0 60±5 5.3.8 对口时应使内壁齐平,错口的允许偏差应为壁厚的20%,且不得大于2mm。 5.3.9 对口时纵、环向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焊缝应放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半圆的45°左右处; 2 纵向焊缝应错开,管径小于600mm时,错开的间距不得小于100mm;管径大于或等于600mm时。错开的间距不得小于300mm;
3 有加固环的钢管,加固环的对焊焊缝应与管节纵向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mm;加固环距管节的环向焊缝不应小于50mm;
4 环向焊缝距支架净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 直管管段两相邻环向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并不应小于管节的外径; 6 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
5.3.10 不同壁厚的管节对口时,管壁厚度相差不宜大于3mm。不同管径的管节相连时,两管径相差大于小管管径的15%时,可用渐缩管连接。渐缩管的长度不应小于两管径差值的2倍,且不应小于200mm。
5.3.11 管道上开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得在干管的纵向、环向焊缝处开孔; 2 管道上任何位置不得开方孔; 3 不得在短节上或管件上开孔;
4 开孔处的加固补强应符合设计要求。
5.3.12 直线管段不宜采用长度小于800mm的短节拼接。
5.3.13 组合钢管固定口焊接及两管段间的闭合焊接,应在无阳光直照和气温较低时施焊;采用柔性接口代替闭合焊接时,应与设计协商确定。
5.3.14 在寒冷或恶劣环境下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清除管道上的冰、雪、霜等;
2 工作环境的风力大于5级、雪天或相对湿度大于90%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 焊接时,应使焊缝可自由伸缩,并应使焊口缓慢降温;
4 冬期焊接时,应根据环境温度进行预热处理,并应符合表5.3.14的规定。
表5.3.14 冬期焊接预热的规定 钢 号 环境温度 (℃) 预热宽度 (mm) 预热达到温度 (℃) 含碳量≤0.2%碳素钢 0.2%<含碳量<0.3% 16Mn ≤-20 ≤-10 ≤0 焊口每侧 不小于40 100~150 100~200 5.3.15 钢管对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接口定位焊接。定位焊接采用点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点焊焊条应采用与接口焊接相同的焊条;
2 点焊时,应对称施焊,其焊缝厚度应与第一层焊接厚度一致; 3 钢管的纵向焊缝及螺旋焊缝处不得点焊; 4 点焊长度与间距应符合表5.3.15的规定。
表5.3.15 点焊长度与间距 管外径D0(mm) 点焊长度(mm) 环向点焊点(处) 350~500 600~700 ≥800 50~60 60~70 80~100 5 6 点焊间距不宜大于400mm 5.3.16 焊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管径大于800mm时,应采用双而焊。
5.3.17 管道对接时,环向焊缝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前应清除焊缝的渣皮、飞溅物;
2 应在无损检测前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并应符合本规范表5.3.2-1的规定; 3 无损探伤检测方法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4 无损检测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压力管道的取样数量应不小于焊缝量的10%;
5 不合格的焊缝应返修,返修次数不得超过3次。
5.3.18 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管节的切口断面应平整,偏差不得超过一扣;丝扣应光洁,不得有毛刺、乱扣、断扣,缺扣总长不得超过丝扣全长的10%;接口紧固后宜露出2~3扣螺纹。 5.3.19 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法兰应与管道保持同心,两法兰间应平行; 2 螺栓应使用相同规格,且安装方向应一致;螺栓应对称紧固,紧固好的螺栓应露出螺母之外; 3 与法兰接口两侧相邻的第一至第二个刚性接口或焊接接口,待法兰螺栓紧固后方可施工; 4 法兰接口埋入土中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5.4 钢管内外防腐
5.4.1 管体的内外防腐层宜在工厂内完成,现场连接的补口按设计要求处理。 5.4.2 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内壁的浮锈、氧化皮、焊渣、油污等,应彻底清除干净;焊缝突起高度不得大于防腐层设计厚度的1/3;
2) 现场施做内防腐的管道,应在管道试验、土方回填验收合格,且管道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3) 内防腐层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内防腐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可采用机械喷涂、人工抹压、拖筒或离心预制法施工;工厂预制时,在运
输、安装、回填土过程中,不得损坏水泥砂浆内防腐层; 2) 管道端点或施工中断时,应预留搭茬;
3)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30MPa; 4) 采用人工抹压法施工时,应分层抹压;
5) 水泥砂浆内防腐层成形后,应立即将管道封堵,终凝后进行潮湿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矿渣硅酸盐水泥砂浆不应少于14d;通水前应继续封堵,保持湿润; 3 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厚度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 钢管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厚度要求 厚度(mm) 管 径Di(mm) 机械喷涂 手工涂抹 500~700 800~1000 1100~1500 1600~1800 2000~2200 2400~2600 2600以上 8 10 12 14 15 16 18 14 16 17 18 20 5.4.3 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具备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喷(抛)射除锈,除锈等级应不低于《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8923中规定的Sa2级;内表面经喷(抛)射处理后,应用清洁、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将管道内部的砂粒、尘埃、锈粉等微尘清除干净;
2) 管道内表面处理后,应在钢管两端60~100mm范围内涂刷硅酸锌或其他可焊性防锈涂料,干膜厚度为20~40μm;
2 内防腐层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内防腐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涂料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配制涂料,不宜加稀释剂; 2) 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3) 宜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工艺,在工艺条件受限时,可采用空气喷涂或挤涂工艺;
4) 应调整好工艺参数且稳定后,方可正式涂敷;防腐层应平整、光滑,无流挂、无划痕等;涂敷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湿膜厚度;
5) 环境相对湿度大于85%时,应对钢管除湿后方可作业;严禁在雨、雪、雾及风沙等气候条件下露天作业。
5.4.4 埋地管道外防腐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构造应符合表5.4.4-1、表5.4.4-2及表5.4.4-3的规定。
表5.4.4-1 石油沥青涂料外防腐层构造 普通级(三油二布) 加强级(四油三布) 特加强级(五油四布) 材料 厚度 厚度 厚度 种类 构 造 构 造 构 造 (mm) (mm) (nun) (1)底料—层 (1)底料一层 (2)沥青(厚度≥(1)底料一层 (2)沥青(厚度≥1.5mm) 1.5mm) (2)沥青(厚度≥1.5mm) (3)玻璃布一层 (3)玻璃布一层 (3)玻璃布一层 (4)沥青(厚度1.O~1.5mm) 石油 (4)沥青(厚度(4)沥青(厚度1.0~1.5mm) (5)玻璃布一层 沥青 1.O~1.5mm) ≥4.0 (5)玻璃布一层 ≥5.5 (6)沥青(厚度1.O~1.5mm) ≥7.0 涂料 (5)玻璃布一层 (6)沥青(厚度1.0~1.5mm) (7)玻璃布一层 (6)沥青<厚度(7)玻璃布一层 (8)沥青(厚度1.O~1.5mm) 1.O~1.5mm) (8)沥青(厚度1.O~1.5mm) (9)玻璃布一层 (7)聚氯乙烯工业(9)聚氯乙烯工业薄膜一层 (10)沥青(厚度1.O~1.mm) 薄膜一层 (11)聚氯乙烯工业薄膜一层 材料 种类 表5.4.4-2 环氧煤沥青涂料外防腐层构造 普通级(三油) 加强级(四油一布) 构 造 厚度(mm) 构 造 厚度(mm) 特加强级(六油二布) 构 造 (1)底料 (2)面料 (3)面料 (4)玻璃布 (5)面料 (6)面料 (7)玻璃布 (8)面料 (9)面料 厚度(mm) 环氧煤沥青涂料 (1)底料 (2)面料 (3)面料 (4)面料 ≥0.3 (1)底料 (2)面料 (3)面料 (4)玻璃布 (5)面料 (6)面料 ≥0.4 ≥O.6 材料种类 表5.4.4-3 环氧树脂玻璃钢外防腐层构造 加 强 级 构 造 (1)底层树脂 (2)面层树脂 (3)玻璃布 (4)面层树脂 (5)玻璃布 (6)面层树脂 (7)而层树脂 厚度(mm) 环氧树脂玻璃钢 ≥3 5.4.5 石油沥青涂料外防腐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底料前管体表面应清除油垢、灰渣、铁锈;人工除氧化皮、铁锈时,其质量标准应达St3级;喷砂或化学除锈时,其质量标准应达Sa2.5级;
2 涂底料时基面应干燥,基面除锈后与涂底料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8h。涂刷应均匀、饱满,涂层不得有凝块、起泡现象,底料厚度宜为0.1~0.2mm,管两端150~250mm范围内不得涂刷; 3 沥青涂料熬制温度宜在230℃左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50℃,熬制时间宜控制在4~5h,每锅料应抽样检查,其性能应符合表5.4.5的规定;
表5.4.5 石油沥青涂料性能 项 目 软化点(环球法) 针入度(25℃、100g) 延度(25℃) 性能指标 ≥125℃ 5~20(1/10mm) ≥10mm 注: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4 沥青涂料应涂刷在洁净、干燥的底料上,常温下刷沥青涂料时,应在涂底料后24h之内实施;
沥青涂料涂刷温度以200~230℃为宜;
5 涂沥青后应立即缠绕玻璃布,玻璃布的压边宽度应为20~30mm,接头搭接长度应为100~150mm,各层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玻璃布的油浸透率应达到95%以上,不得出现大于50mm×50mm的空白;管端或施工中断处应留出长150~250mm的缓坡型搭茬;
6 包扎聚氯乙烯膜保护层作业时,不得有摺皱、脱壳现象;压边宽度应为20~30mm,搭接长度应为100~150mm;
7 沟槽内管道接口处施工,应在焊接、试压合格后进行,接茬处应粘结牢固、严密。 5.4.6 环氧煤沥青外防腐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节表面应符合本规范第5.4.5条第1款的规定;焊接表面应光滑无刺、无焊瘤、棱角; 2 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配制涂料; 3 底料应在表面除锈合格后尽快涂刷,空气湿度过大时,应立即涂刷,涂刷应均匀,不得漏涂;管两端100~150mm范围内不涂刷,或在涂底料之前,在该部位涂刷可焊涂料或硅酸锌涂料,干膜厚度不应小于25μm;
4 面料涂刷和包扎玻璃布,应在底料表干后、固化前进行,底料与第一道面料涂刷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4h。
5.4.7 雨期、冬期石油沥青及环氧煤沥青涂料外防腐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采用环氧煤沥青涂料;采用石油沥青涂料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