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 通货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通货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通货膨胀、通货收缩、通货紧缩与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不同? 答:(1)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收缩又称反“通货膨胀”,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而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上涨。通货收缩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通货紧缩指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下降。当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

2.简要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答: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图13-4常被用来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13-4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13-4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产量从零增加到y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1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1,总产量水平为y1。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图13-4中总需求曲线AD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S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AD2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2,总产量为y2。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yf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中总需求曲线AD3同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3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3,总产量水平为yf。价格水平从从P1上涨到P2和P3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图中总需求曲线AD3提高到AD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yf,但是

价格水平已经从P3上涨到P4。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3.简要说明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答:(1)成本推进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不仅从成本角度,而且也从供给的角度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形成,因此又被称为供给性通货膨胀理论。其主要观点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需求的增加,而是生产成本的上升,即使没有总需求的扩张,也会由于生产成本的攀升而引起通货膨胀。这个理论的前提是假设市场上存在垄断。

(2)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个:①工会要求提高工资水平(引起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②垄断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制定的垄断价格(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③进口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3)在图13-5中,横轴Y代表总产出,纵轴P代表物价水平,AS0代表初始的总供给曲线,AD表示需求曲线,其值固定不变。二者的交点是初始时期的市场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P0为均衡价格,Y0为均衡产出(收入)。当生产成本(包括工资成本和进口原材料成本)提高或利润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将由AS0移动至AS1,并形成新的均衡价格P1和均衡产出Y1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收入),且P1?P0,Y1?Y0,说明总供给的增加不仅会提高物价总水平,而且会增加居民收入。当生产成本(包括工资成本和进口原材料成本)继续提高或利润继续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将继续向上移动至AS2,并与AD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分别为P2和Y2(收入),且P2?P1,Y2?Y1,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便产生了。

图13-5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4.简要说明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答:对于一些国家的长期通货膨胀问题,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理论都不足以充分说明原因。一些经济学家从一国经济结构及其变化方面寻找根源,将由于结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型:

(1)需求移动论。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一些部门的兴衰,需求将在部门之间发生转移。需求增加的部门,其工资物价自然会上升,但需求减少的部门,其工资物价未必下降。因此,由于短期内需求在部门之间的大规模转移,资源因缺乏流动性而不能从需求下降部门流向需求扩张部门,以及工资和价格“向下刚性”这三方面的原因,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也会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

(2)不平衡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先进部门(工业部门),另一是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保守部门(服务部门)。当前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货币工资时,由于攀比,后者的货币工资也以同样比例提高。在成本加成定价的通常做法下,整个经济必然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希克斯—托宾劳动供给理论。1974年,希克斯在《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一书中,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扩展部门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劳动力缺乏而工资上升,但在衰退时货币工资却降不下来。非扩展部门的劳动者为求得公平也要提高工资。因此繁荣时期由扩展部门开始的工资上升必然蔓延到其他部门,而使整个经济的工资水平普遍上升。这一过程一旦开始,则“提高工资的主要力量不再是劳工缺乏;衰退时期工资上升的程度将与繁荣时期工资上升的程度相等或接近于相等。”希克斯认为,这就是通货膨胀特别是滞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托宾在其1972年发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一文中,也提出了相对工资的理论。托宾认为,工人们关心相对工资胜过关心绝对工资,如果工资比在别处的工资相对地下降,他们就可能退出劳动。因此,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中,某一部门的工资上升,将引起其他部门向它看齐,从而以同一比例上升。

(4)斯堪的纳维亚模型。也称北欧模型,主要适用于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该模型认为,存在一类小国家,它们参与国际贸易,但进出口总额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小,相当于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其通货膨胀取决于三个因素:世界通货膨胀率,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的比重。

总之,无论按何种标准划分部门,所有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由于不对称的原因造成一个部门工资、物价上升,而劳动市场的特殊性要求两个部门工人的工资以同一比例上升。当相反的情况出现时,工资与物价存在向下的刚性,结果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5.若某国价格水平在2001年为107.9,2002年为111.5,2003年为114.5,则2002年和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作为对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则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应该为多少?如果2004年的利率为5%,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P?P解:(1)2002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002?20022001?100%?3.34%;

P20012003年通货膨胀率为:?2003?2004年通货膨胀率为:?2004?P2003?P2002?100%?2.69%;

P2002?2003??20022?3.015%;

根据费雪效应可知:实际利率2004?名义利率2004??2004?1.985%。

6.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1)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长期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比较稳定,社会公众可以依据经验基本预期到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根据预期作出相应的行为,比如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人们认为未来上涨,就要求更高的工资。相比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除非特别严重,伤害性要小一些,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

(2)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就会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冲击。首先,通货膨胀会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降低,倾向于将收入转化为商品;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配置由生产领域向通货膨胀预测领域倾斜;再次,通货膨胀往往还会造成税负的扭曲。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除了带来上述各种社会成本以外,还会造成财富再分配的效应。由于财富再分配效应,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得未来的实际债权和债务、实际收入等重要经济变量具有了不确定性。价格波动幅度越大,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变化也就越大,从而这种不确定性也就越高。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风险规避的,因此这种由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人们的福利,从而造成了社会成本。

7.试评价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就1997年以来中国通货紧缩现象的成因和对策谈谈你的看法。

答:(1)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①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货紧缩会抑制经济增长,甚至使经济发生衰退。其理由主要包括:a.物价的持续下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降使生产者的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或停产,进而使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b.物价持续下降使实际利率提高,这将使债务人受损,而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因此,通货紧缩会影响生产和投资,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c.物价持续下降使生产和投资减少,这将导致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减少。而居民收入水平降低会相应减少消费需求,加剧总需求的不足,进一步加重通货紧缩,使经济远离充分就业状态,社会总产出进一步降低。

②通货紧缩的财富效应

同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具有财富分配效应,只是结论刚好相反。在通货紧缩中,由于物价水平下降,实物资产的货币价值通常也会随之而降低。降低的幅度,有的会高于通货紧缩率,有的则低于通货紧缩率。同一种实物资产,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货币价值的变动幅度较之通货紧缩率也会时高时低。金融资产中的股票,由于其货币价值取决于其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其货币价值在通货紧缩中的变动方向很难确定。物价降低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因此现金将会升值。对存款、债券等货币性资产而言,如果其利息固定,其货币价值同样会上升;而对货币性负债来说,通货紧缩将加重债务人的负担。

③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a.通货紧缩影响企业和居民之间的社会财富再分配。从总体上看,企业在经济当中主要充当债务人,而居民在经济当中主要充当债权人。在通货紧缩时期,名义利率的下降速度一般较物价下降速度慢,致使实际利率呈上升趋势。这是影响企业(债务人)和居民(债权人)之间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下降使企业利润减少,一部分财富因而由企业向居民转移。另一方面,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的收入又进一步向作为债权人的居民转移。企业为维持生计,往往只能通过借更多的债务来进行周转。这将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中,同时也使这种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不断得到加强。b.通货紧缩影响政府和企业、居民之间的社会财富再分配。通货紧缩税是通货紧缩影响政府和企业、居民之间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根本原因。通货膨胀税是公众财富向政府转移的部分;与之相反,通货紧缩税则是政府财富向公众转移的部分。“通货膨胀税收入=通货膨胀率×实际货币需要量”的公式,同样可以用来衡量通货紧缩税收入。只不过这里的通货膨胀率为负值,算出的通货紧缩税收入亦为负值,表示由政府向公众转移的收入。

与通货膨胀税不同的是,通货紧缩税收入具有两种变化趋势。究竟会沿哪种趋势发展取决于政府对此的反应。如果对经济变化敏感,当通货紧缩税收入随着物价指数的下跌而上升时,政府立即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使公众持有货币减少,就可使通货紧缩税收入降低;反之,如果政府对通货紧缩不采取应对措施,通货紧缩税收入就可能不断上升。

当然,在现实中,政府不太可能对通货紧缩放任不管。而且,随着通货紧缩的不断上升,市场本身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自发调节。例如,当这种财富转移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公众可能因财富效应而增加消费和投资。

(2)1997年以来中国通货紧缩现象成因的分析

自1997年10月我国物价开始负增长以来,连续二十几个月出现了物价普遍下降的通货紧缩现象。中国学者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如下:

①上轮经济“软着陆”的滞后效应,同时也是对前几年通货膨胀时期形成的不合理物价水平的自动调整。从时间上看,1997年10月开始的物价负增长,是1995年1月开始的物价指数增长率下降的自然延伸。

②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原因。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部门和地区间的重复建设及产业结构老化的问题也相应积累和沉淀,导致出现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 通货理论)

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通货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9z093k2x6et861e23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