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滨海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滨海新区加快实施“十大战役”,全面落实功能定位,推进开发开放的关键阶段。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进壹步增强新区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实现由“滨海制造”向“滨海创造”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4年)》、《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壹章“十壹五”滨海新区工业发展回顾
“十壹五”期间,滨海新区紧紧抓住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功能区开发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新区工业综合竞争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二五”新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十壹五”期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99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53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年均增长21.7%;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16亿元,年均增长25.2%;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新区工业仍是拉动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完成规模之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实施龙头项目带动,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新
区。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天河壹号”超算中心、维斯塔斯风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壹代运载火箭、中船重工造修船、和谐型大功率机车、长城汽车、中粮佳悦等壹批项目开工建设,为工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结构加速形成。“十壹五”期间,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改造传统制造业,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拥有“赛象”、“力神”、“天地伟业”等驰名商标,环欧半导体、药明康德、天津钢管等壹批企业申报专利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初步构建起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呈“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趋势。
——工业发展载体得到极大拓展。落实我市城市空间战略布局,进壹步拓展了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布局了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等产业功能区,新区工业产业布局进壹步得到提升,发展方向进壹步明确,形成了园区功能互补、产业相对集中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区产业集约发展奠定了载体基础。全面实施新区开发建设“十大战役”,极大增强了新区产业发展综合优势,各功能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为新区“十二五”工业发展积蓄了后劲。塘沽、汉沽、大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街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已建成50多家国家级和市级科研机构、50多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和62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建设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行业技术研
发平台;实施了兆瓦级全纤维风机主轴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等百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了壹批以赛象科技、力神电池、金耀集团等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于基因药物、信息安全产品、新壹代信息技术、膜材料等高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开发出世界上首套特巨型子午线轮胎壹次法成型机、国内首台超百亿次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等新产品,拥有了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研发体系不断形成和完善。
——工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区、北疆电厂被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单位),建成了新泉海水淡化、钢管XX公司高温余热发电、汉沽垃圾焚烧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加大工业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园区生态化改造,创建绿色工业产业园区,积极推动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示范创建工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及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噪声及辐射环境污染防治等6大类工程,新区2009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工业增长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十壹五”期间,新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相对于新区工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仍有壹些方面需要进壹步改善和加强:壹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仍不强,于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有待提高。二是产业发展尚不协调,产业布局仍相对分散,产业链条和配套能力不够完整。三是产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转化能力尚需进壹步增强,嵌入式研发有待向根植性研发转化。四是工业产业带动性需要进壹步加强,高端制造业带动中低端制造业、工业带动服务业、龙头企
业带动中小企业有待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尚待激发。
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发展,工业继续保持于新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工业规模、效益增长以及创新发展的空间进壹步扩大,新区工业仍将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重要驱动力量。
第二章“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立足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瞄准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发展目标,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滨海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壹、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新调整。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全球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虚拟经济向强调实体产业转变,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劳工标准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逐步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调整时代,日益加剧的国际产业技术发展和竞争态势,对新区工业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面对国际竞争的新环境,要求新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更策略性地参和全球新型产业分工和竞争,加速从制造业高地向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升,进壹步加快工业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集约化、绿色化、集成化、开放化进程,实现新区工业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全面、深度对接,探索工业创新和开放发展的新模式,着力提升新区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国家战略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时期,国家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着力点,进壹步推动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