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信息技术 - 《选择语句之IF》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3 选择语句之IF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必修课程中的《数据与计算》模块包含“数据与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算法与程序实现”三部分内容。其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

通过对“算法与程序实现”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和表示简单算法;尤其是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IF语句》一课是浙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介绍选择结构的实现,通过对IF语句的学习,实现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进而掌握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思想。本节课也为今后学生设计复杂程序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选择语句》一课是浙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原教材的程序设计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涉及到复

1

杂的表达式,授课过程中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讲解实现方程的解法。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对于课程练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分别是判断分数是否合格及判断分数段的等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完成两个程序的编写过程中,可以学习到选择语句的思想和实现的方式,并且可以加深程序设计的思想。首先是,判断分数是否合格,在实现的过程中,通过使用IF语句去完成这个程序,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理解IF语句的规则和使用方法。然后通过判断分数段的等级,体验理解块IF语句的思想和执行流程;课堂中的实例都是和学生学习紧密联系的例子,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事情,这样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选择语句》主要内容是用IF语句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提出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程序设计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但归纳总结能力较弱。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VB的基础知识,学习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领略了用计算机顺序结构解决问题的奇妙之道,在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顺序结构的

2

基础上,感悟了程序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对程序设计已经产生了一定兴趣。

对于逻辑稍微复杂的程序,部分同学开始遇到困难,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减少程序设计的挫败感,在教学内容和练习实例的选择上可以偏向稍简单,以期更好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进校后,我们曾做过调查,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虽然只有少部分学生是“零起点”,但一般学生只停留在使用电脑的层面,而且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较差。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自然的引导进入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课题更加自然,说明问题更加清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IF语句的格式 ,理解IF的执行流程与功能用途 2)能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程序的编写,掌握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与功能用途,培养计算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编写简单的程序,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体验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

3

对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团结的力量。

3)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惧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和功能用途。 2、教学难点:用IF语句编写程序代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本节课运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和功能用途;在程序代码的编写过程中,通过演示,对学生在程序设计中遇到出现的问题解惑答疑;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并掌握理解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和功能用途,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探究式、参与式教学,通过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完成程序设计为目标,对课堂的练习进行了适当调整,把知识点的学习贯穿到程序设计中去。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

4

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掌握选择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操作完成课堂中的两个简单的实例,在对一个程序不断地迭代完善中,体验程序设计实现的过程并学习IF语句的使用;在对程序调试的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的严谨;学生探索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强调利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活动:出示两条英文语句,请学生朗读并翻译: 1、If you study hard, you’ll get good grades. 2、If you perform well, I’ll be very happy. 学生活动:朗读并翻译。

设计意图:利用英文中用IF来描述根据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结果的例子,引出VB中的IF语句。并通过这两句话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激励学生课堂好好表现,进行鼓励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

1、IF语句的格式: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2、If语句的执行流程:当if后的条件表达式成立时,则执行语句1,

5

高中信息技术 - 《选择语句之IF》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3选择语句之IF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必修课程中的《数据与计算》模块包含“数据与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算法与程序实现”三部分内容。其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培养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6g73dxcy7d82u9zjlx7yogl1itcy00iq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