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赵 昊 李明贤
【摘 要】【摘要】基于小微企业经营及其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特征,剖析了传统金融主体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困境;从成本、效率、风险可控性、覆盖面等维度与传统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对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优势予以分析;就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要的制度创新展开讨论。
【期刊名称】财务与金融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小微企业 融资需求 融资优势 制度创新 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企业族群,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达到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0%,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近80%的就业岗位是由小微企业创造的。从数量规模上看,中国99%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的范畴,从其行业分布而言,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虽然中国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产业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令人欣喜的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已初露端倪,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科技而产生的、既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移动支付、即时交易、网络借贷等新的金融行为模式,为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彻底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
局创造了新的契机。当下,以“P2P”、“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其服务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点而受到青睐,广大小微企业也对通过互联网金融化解其融资难题充满期待。那么,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潜在优势有哪些?将其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又需要哪些制度创新呢?本文基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征,从成本、效率、风险可控性、覆盖面等维度与传统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对互联网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优势予以解析,并就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要的制度创新展开探讨。
一、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征及传统供给的困境
小型微利企业根本特征是小型和微利,一般从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三个维度来界定。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小微企业是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内、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下、资产总额上限为3000万元的工业类企业,以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内,从业人数80人以下、资产总额上限为1000万元的非工业类企业。小微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机制灵活,投资周期短的优势,但由于它们大都是居于产业链下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一旦产业政策、行业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便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因而生命周期较短。
基于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其融资的额度较小且资金需求往往以流动资金为主,贷款期限多为半年或一年,资金需求的频率和时效性高,往往在几天内就需要融资成功,一般希望手续简约,最好一次性办妥相关融资手续后能多次重复使用。由于小微企业运营各环节成本较低,具有承担较高融资成本的能力,
能够接受利率上浮而带来的新增成本。同时因为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信贷风险相对较高。据P2P网贷平台宜信发布的《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经营与融资》显示,64%的小微企业日常资金缺口不超过10万元,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5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占94%,且多用于短期用途,例如购进货物、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对资金到位速度要求较高,主要集中在5~10个工作日。
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推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支持非国有金融机构发展,同时陆续出台了包括《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在内的诸多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并得到了相关部委和部门的积极响应。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与垄断的金融体制,这些改革尚未根本改变传统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适应的格局。小微企业仍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其具体表现如下:1)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较高。中国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条件为,发行前股本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发行后股本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的最低门槛为1000万元。创业板块也只能解决少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小微企业一般很难通过股权市场直接融资。2)商业银行征信成本较高,信贷风险较大。对于银行而言,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对小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放出同样额度的贷款所取得的收益是一致的,但收集几百个小微企业的信息要付出更多的人力与资金成本。另外,由于多数小微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低、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银行难以掌握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资信条件。因此,银行通常采取提高利率、回存要求、抵押担保等贷款条件,使部分小微企业退出银行借款市场。3)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低。向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手续繁琐,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