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师陶杯 用兴趣引领历史高效课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用兴趣引领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学

习科目的数量、容量增加了,在中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历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导入设计、教学组织、师生互动、活动探究等教学环节,提出了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高效课堂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我非常喜欢学习历史,它让我知道了从古至今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时候当大家谈论有关历史的话题时,我感觉自己无所不知,学生们的问题都难不倒我。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历史,答案只有一个:我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呢?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容量增加了,在中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创设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历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

所谓论从史出,史论统一,在介绍如何创设高效课堂的个人见解之前,我先介绍下我们目前面对的教学上、学生上的现状吧。

我校初一年级目前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就是由我们教导主任牵头做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我们初一年级试行了有段时间了。我觉得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是成功的,建立的班级日志对小组的表现都有记录,最后一周一评,选出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可以是本子或其他实物。当然也有落后小组,也是奖励,这个奖励就是要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进行小组连坐,这样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总的来说,比较成功,小组长负责制,老师能够解脱点,轻松些。要说从何而来的小班化教学,还得从生源说起。 作为农村中学的老师,目睹了在农村教育里出现的怪现状:小学毕业后很多学生都往城里私立学校去。导致大量优秀生源外流。这是我们所不能改变、因而只能接受的现实。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在头两年的教学中,常常听见一些学生唉声叹气:“历史内容太多了,太难记了”;“历史课太枯燥无味了”;“学历史有什么用呢”?等等让我感到无比痛心的话。作为历史教师,每当那个时候,我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时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历史学科,主动去学,乐于去学,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呢?《金言》中的许多诗句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理性主义精神。例如它告诫人们:不要受别人的言语或行为的影响,去做或说于你不是顶好之事。思而后行,以免做出愚事。因为草率的动作和言语,均是卑劣的特征;但勇敢地去做不致有悔之事。勿行你所不知者,常相当的学习。如此你的生活将充满了愉快。你如求清洗与解放你的灵魂,用判断,且反省一切事,坐于一切最好的思想上,如车之御者。告诉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经过努力,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所教的班级课堂活跃,学生很少有以上的唉声叹气,从学生表现来看,我想造成这种现象差异的最大原因是学生是否对历史有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也因此,创设高效课堂的绊脚石迎刃而解。下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精彩导入,诱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课

1

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一道大餐的开胃菜,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如: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歌曲导入法、复习回忆旧知等等。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讲《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先让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然后提问今天的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啊?再问那么唐朝时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进入了课堂,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语言生动,激人思维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位身边的教育学者曾说:“如果你能把历史课上的像聊天一样,那么你就成功了”。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具有演说家的风范,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在讲七年级上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时,我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经过,学生们听后知道了松赞干布是如何追到文成公主的,同时也触发了他们深究的兴趣,知道文成公主对唐朝与吐蕃的交往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质疑设问,以疑激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七年级上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课学习中,我提到了文成公主为什么决定远嫁他乡,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我做出总结。学生们知道了文成公主做出的牺牲,于是对这节课的内容更感兴趣了,高效课堂也水到渠成。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时,是这样激趣的: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坐在大龟身上过河的情景(展示图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同学们看到这张图上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区别吗?层层激发,使学生有问题,有答案。

四、情境创设,以情求趣

1912年4月,身为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针对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即体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最独到之处,是其首创。美感教育又称美育。要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先成人后成才,在课堂上能够尊重老师,师生互相尊重,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尊重老师,喜欢老师,进而深入到教师用精美的语言创设的情境中,这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感,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高效课堂水到渠成。

2

五、激情互动,读讲结合

1.组内互动:对于组内互动,一般是教师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问题,多是关于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结果、影响等。提出问题要难易适度、要有层次性,既需要学生思考,又要学生能通过组内的讨论结出结论。这就看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认识到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度不好把握,是需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例如:学习七年级《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澶渊之盟的订立对宋辽的影响有哪些?(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3)怎样评价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像这样的问题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像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组内稍加讨论也不难解决。第三个问题则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待历史史实的能力,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全面的回答完整。

2.组间互动:针对探讨问题说出自己组内的意见,看别的组同学是否认同。同时对于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供大家一起探讨。(提出问题要给小组加分的,所以学生找问题特认真)。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们随口抛出的问题,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八股取士、文字狱再到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师生互动: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那么他们就喜欢上你课。师的导向作用是无论在什么课堂上都不可改变的。能否灵活驾驭课堂,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应做到紧紧围绕课表展开教学,可以适当拓展。在探讨相关的问题时不钻牛角,同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及时做好归纳和总结,并上升到解决问题的理论高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又要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在课堂上我除了解决学生通过互动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外,更重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确事件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历史发展的主线索,起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历史课上的互动可以说是评估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候钻研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用好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达到让课堂活而不乱,目标达成的效果。我们需继续努力探讨,争取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把课堂搞活,重要部分学生齐读,锻炼语言表述和朗读能力。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互动仅仅是解决了本课相关的知识点,搞明白了相关的事件的前因后果,但目目间的联系,本课与本单元的联系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精讲了。

六、魅力精讲,学以致用

新的学习科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强调理解性学习。在直觉上,理解是完美的,但是我们一直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它。同时,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理解或搞懂主题,因为许多课程总是强调记忆,而不是理解。教科书充满了要求学生记住的史实,大多数的测验也只是评估学生记忆史实的能力而已。所以我认为精讲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我平时很注重强调学生要理解历史,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历史会更容易,减轻学生的负担。学习历史不仅仅是知道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还要应对考试。特别是现在的命题方式灵活多样,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面对新题型无所适从。在这块上我特别注重,一般在单元初有个总结,我都会在学习这一单元开始时让学生先读一下,然后我粗略的解读一下。这一单元学习完后,我们重温一下单元导言,学生对于上新课的时候没理解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识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许多。

3

七、拓展延伸,纵横联系

《陶行知教育文集》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 生活的宗旨是什么?扼要地说: 1.提高生活的水准 2.启发警觉性 3.培养创造力

这无疑地是我国今日当务之急。尤其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块主要是应对考试中相关问题纵向联系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中外知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女皇武则天的“贞观遗风”时就把之前的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联系在一起,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学习七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与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以表格展现: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因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帐,枯燥无味,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深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更具魅力的!

参考文献

《金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金言[A].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23页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80年代出版8卷本马卡连柯158页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4月蔡元培

《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7页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约翰.D.布兰思福特 安.L.布朗 罗德尼.R.科金等编著 程可拉 孙亚玲 王旭卿译 高文审校 2002年9月第一版,2007年1月第四次印刷 第17

4

goodyang88898 6511321

5

师陶杯 用兴趣引领历史高效课堂

用兴趣引领历史高效课堂摘要: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内涵。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容量增加了,在中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历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导入设计、教学组织、师生互动、活动探究等教学环节,提出了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对策。关键词:学习兴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1j906cef44s0w0dy3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