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C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五类,后来马斯洛又在此基础上加上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构成七个层次的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 高层次排列。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到了自我实现需要里面。故选C。 2、“望梅生津”是()的表现形式。 A、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非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望梅生津属于条件反射(属于学习),但A.不是最佳选项。条件反射系统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 分。第一信号是通过具体的可感官的事物带来的,人和动物都有,而第二信号系统是通过文字语言获得的, 人独有的。望梅生津是直接可感官,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果是“谈”梅止渴便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故选 B。
3、学习动机有高尚和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答案】B
1
【解析】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故选B。 4、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决定着()。 A、教育年龄 B、教育目的 C、教育年限 D、教育环境 【答案】B
【解析】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故选B。 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1868年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的出版 B、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C、1899年詹姆斯的《和教师的谈话》出版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 【答案】D
【解析】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 学科。故选D。
6、作业分析的核心是()。 A、直观分析
B、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C、作业评判 D、作业中存在的优点 【答案】B
【解析】作业分析可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也可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 表中的数据进行直观分析,即根据经验对表中的数据的关系进行判断。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使 用价值。但不管运用哪种方法进行作业分析,一定要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科学性问题,即作业中出 现错误的原因放在分析首位,因为这是作业分析的核心。故选B。
7、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作出的反应,将道德判断分为
2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习俗水平分为寻求认可(好孩子定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故选B。 8、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加里培林 B、加涅 C、安德森 D、华生 【答案】A
【解析】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l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 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五阶段理论,主要包括: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 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故选A。
9、教育法律关系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关系。 A、调整性 B、保护性 C、平权型 D、层次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教育法律关系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故 选C。
10、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答案】A
【解析】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故选A。 11、发现学习是属于()。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答案】A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发现学习强调学生 是个发现者,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即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
3